“暑湿是感受暑湿之邪所致的急性外感性热病,多发于夏秋季节,暑湿俱盛之时,尤以南方多见。夏季炎热而立秋之后仍有未伏,俗称“秋老虎”,这时暑湿夹杂肆虐,天气闷热潮湿,加上多雨,因此特别要注意预防暑湿致病。”
患暑湿后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困重。指周身困重乏力,四肢酸软沉重,像湿透了的衣服。
二、是便溏。指身体阴盛伤阳,正不压邪。表现为便溏,尿少。有时出现浮肿等症状。
三、是黏滞。暑湿的性质黏腻停滞,表现为口干苦,大便。白带多,滞涩而不畅,疾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
四、是身热。指身体有灼热感,但体温却不高甚至正常,头重似戴帽感,微汗等。
以上四点症状让人周身不适,为了预防暑湿致病,在平时的生活和起居中若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暑湿之邪的侵袭。
现介绍几种预防暑湿的方法:
中药——消暑祛湿
夏秋季暑湿气盛,可选择芳香化湿或淡渗利湿等中药调理:如:藿香12g,桑叶12g,葛根15g,香薷10g,菊花15g,白茅根30g,茯苓30g,绵茵陈15g,大腹皮10g加减,煎水内服。
暑重者适当加重藿香,香薷,葛根的剂量。湿重者适当加重绵茵陈,茯苓,白茅根的剂量。每日一剂,连服3-5日。
饮食——宜清淡
夏秋之季天气炎热暑气难消,人体的消耗增加,饮食减少。因此,可根据此时的气候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节饮食以补充夏秋季的消耗。
饮食总体宜清淡,易消化,不油腻等食品为主,忌贪食生冷食物。适当多吃消暑祛湿的食物,如薏米,绿豆,冬瓜,可以煮绿豆汤,冬瓜薏米汤,鲤鱼赤小豆汤,荷叶饭等。
儿童的消化功能还比较稚嫩,饮食上更要注意清淡,不宜吃太多不易消化的肉类食品。
起居——勿贪凉
中暑在中医上也叫“伤暑”,有阴阳之分。
“阳暑”是在烈日下劳作或因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造成的。而“阴暑”是在湿热贪凉的情况下造成的。在暑气旺盛时体质较弱的人最好减少出行,在家避暑时空调最好26度为宜,室内外的温差控制在7度左右,以避免“阴暑”危害。
运动——微出汗
运动出汗对散发体内的湿暑气也很有帮助。此时可选择户外慢跑,球类等运动。
但值得注意的是切勿剧烈运动,大汗淋漓,否则易伤阳气,运动以稍出汗为宜。另外,运动后切勿用冷水冲脚或洗澡,因为此时身体毛孔处于开放状态,如果用冷水就会引起寒湿之邪入侵而导致疾病,甚至成为多年难愈的顽疾。
本文来源固生堂资讯,想查看更多健康资讯请关注明日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