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味的春节,对孩子意味着什么(2)

有年味的春节,对孩子意味着什么(2)

                                    ~ 李涛

      2.  重视一些仪式。

            仪式是什么?我见过的一个最通俗的说法是:仪式就是对生活的重视,是通过一些非必要的动作和形式来表达重要性的行为。    传统春节,从腊月的祭腊,开始的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迎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 这些众多的风俗中,处处有仪式。这些重要的风俗和可有可无的仪式,正是节日传承的主体。 

        而年味变淡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传统风俗及其仪式 正在一点点丢失。现在还有多少家庭在过年时 ,由长辈领着子孙辈 恭恭敬敬地把这套繁琐的、充满“天人合一”“寻根问祖”“尊敬老人”的风俗仪式  完完整整的做下来呢?  如果几十年前说这是迷信行为,还有情可原,但是今日再这样说恐怕就不合时宜了,因为除了传统文化 你没有地方可以安顿自己的内心~随着物质越来越丰富 ,你会发现 精神世界却越来越没有“根”!

        那么,风俗仪式 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呢? 仪式,带给孩子们敬畏感:敬天畏地礼人,提醒要遵循自然规律、传统智慧、人世礼节。因为有了仪式,才使节日显得隆重 神秘,可期待!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参与欲,一并带来幸福感。另外,孩子们在仪式过程中,会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用心去做这件事!对于孩子,这些何尝不是最好的精神财富!

          我自己体会最深的是 大年初一凌晨,全家族的男人带着男孩,挨家挨户去拜年磕头,即便是每年如此,但每年最令我兴奋期盼的还是这个拜年的风俗仪式:由年纪较大的长辈带领,全家族男丁,乌压压一群,挨家挨户去磕头,随着此起彼伏的磕头口号,一个个虔诚的磕头祝福,被祝福的长辈老人散发着慈祥的幸福光芒~正是这“家族的幸福光芒”牢牢地凝聚着整个家族的团结、每个小家庭的和谐!

        前段时间,我看过一位农业经济专家分析的文章,他说,我国之所以这么稳定、凝聚力这么强大、行动力这么统一高效,和我国传统上是农业大国中形成的家族文化、家国文化 密切相关。 我们的文化之根就是“家  家族  家国”!我们以及我们的先人正是在 这些风俗仪式中 潜移默化的形成、升华了我们的精神内涵!

        所以,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为了孩子们精神世界的根,请你重视春节等节日的风俗仪式!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要由家里老人带头,自己和孩子积极参与,郑重 不厌其繁地做好每一个仪式,不可否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们的家族文化可能会越来越淡化,但是,家文化 家国文化可以继续继承 发扬。  我们每个家庭平时还可以有自己的家庭仪式,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家庭仪式感:

        1.特殊日期的一个固定庆祝行为:照张全家福、去固定饭店吃一顿百吃不厌的饭菜、去同一个电影院看场电影、去同一个地点旅游……

        2.每晚睡前的故事/阅读时间,让孩子带着爱和温暖入睡。

      3.定期给孩子写一封家书,记下当时发生的一些事情,记下那时的心情 期盼 希望,用满满的爱开启孩子的人生旅途。

      4.定期进行“家庭强制娱乐时间”。在家庭强制娱乐时间的那一天或半天里,家庭中所有的成员都要在家里,放下一切工作学习社交,把自己完整的交给家人、交给娱乐、交给精神世界。

      这些家庭仪式,和物质多少没关系,只是换一种用心,其实很简单,但往往却能带来内心无比的富足!对孩子来说,这是最大的精神财富。

        春节期间,人民日报发表专文说: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新时代来临!  新时代就是精神幸福时代。亲们!你还在等什么?!

          (未完待续)

                          2018.2.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