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战火无处不在,先是八王之乱,在是王敦之乱,又是苏峻之乱,许多世家大族都在这个时候没落了。但王家依然是东晋时期非常显示的世家大族,所以当时有一句话叫: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出生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为西晋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父王裁,官至镇军将军司马。王导年少时就风姿飘逸,见识器量,清宏远。14岁时,陈留高士张公见到他后非常惊奇,对他从兄王敦说:“这个孩子的容貌度是将相之材。”王导最初世袭祖父王览的爵位即丘子。后被司空刘寔任为东阁祭酒。迁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王导都会到任。其后,参东海王司马越军事。
琅琊王司马睿(晋元帝)非常欣赏王导,王导也非常欣赏司马睿的仁慈、宽厚,就这样又一次君与臣的友谊上演了。
王导想要在原东吴境内建立以北方士族为骨干的东晋,联络南方士族便成为极其重要的事务。王导就劝说司马睿道:“顾荣、贺循,都是此地最有具有名望的人,应当结交他们来收服人心,他们俩人来了。就没有不来的人。”司马睿就派王导亲自去造访顾荣,贺循,二人都应召而至。由此吴地之人望风顺服,百姓归心。从这个故事中,可见王导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并且司马睿也非常信任他。
王导除了有眼光,他更有报国的志愿,司马睿即位后,王导知道天下已经开始动乱,必须全心全意辅佐司马睿,暗中立下来兴复朝纲的意愿。后面的时候中原内乱,过江避难的诸位人士,每逢天和日丽的好日子,总是相邀一起到新亭,坐在草地上聚会、饮酒。周凯,在座中感叹说:“风景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山河有了变化!”大家听得周凯的话,都对视流泪。只有王导变色道:“我们应该同心协力辅佐皇室,恢复中原,何至于像楚囚那样相对哭泣呢?”
如果你的哥哥和你的君王是对立者的,你会帮谁呢?王导的选择是和君王站在一边,在王敦之乱时,刘隗劝司马睿尽诛王氏家族之人,人们议论纷纷,都为之担心,王导率族中兄弟子侄二十余人,每天天亮时到台阁处等待议罪领罚。司马睿应王导素来忠诚正直,特地还给他朝服,并召见了他,王道叩首答谢说:“叛臣贼子,哪个朝代没有呢?但想不到会出现在我们王氏家族中。”司马睿赤着脚走下来拉着王导的手说:“茂宏(王导),我正要托付一国之命与你,你怎么说这样的话呢?”于是下诏说:“王导大义灭亲,可以把我任安动大将军时的符节授予他。”可见他俩的关系可真是好啊!
因为王导的忠诚,才能,以至于东晋已经离不开王导了,王导去世后,东晋也很快就灭亡了。王导下葬的时候是没有可以同他相比的臣子了,咸康五年(339年)王导病逝,终年年六十四岁。成帝于朝举哀三日,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仪式赠物的礼仪,比照汉代的霍光及安平献王司马孚之例。下葬时,成帝赐九游辒辌车,黄屋左纛,前后羽葆鼓吹,武贲班剑百人,王导是一个非常忠诚,有报国的志愿,有眼光的人,所以他才能受到很多人的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