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霸凌,我讲三个真实的故事

中关村二小的霸凌事件还在愈演愈烈,不到最后一分钟,谁也不知道事件会如何收场。

可对于围观的我们来说,事件的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生活。我们仍然买不起昂贵的学区房,也仍然没有强硬的后台把孩子安插进名校。学校是好还是坏,最终也还只是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学校。

只是,脑中有一连串问题在回响: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教育机构该如何保护每一个孩子?孩子之间又该如何相处?

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

但,一定会有比之前更管用的办法。

关于霸凌,我想了很多,好几次想就题写篇文章,可还是打消了念头。

因为事件的触发,很多人有感而发,在网络上写下了自己少时被霸凌的经历,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人受到了霸凌,而且形式千差万别,有些甚至是是精神上的霸凌。

这让我想起几件往事。

高中时,我们每天骑自行车上学放学。

高三的某天早上,同桌刚坐定在椅子上,就用夸张的嬉笑语气说她差点死在路上,接着开始绘声绘色地和我们讲她早上的经历:她在骑车来校的路上,觉得自行车的前轮打摆,可还是坚持骑到了校门口的自行车修理摊。修车的老头看了一眼,说幸亏停得及时,不然前轮随时会掉下来。

听了她的描述,大家连呼惊险,然后七嘴八舌地开起了玩笑。爱出风头的我自然是声音最大的,添油加醋地帮她假设车轮在她骑着时就掉下来的情形,一边口沫横飞地讲着,一边沾沾自喜地看着她和周围几个同学捧腹大笑的样子。记忆中,那是我第一次对自己编故事的能力洋洋得意。

可是忽然,她哭了。

同桌是个性格强硬外表又有些假小子的姑娘,认识三年从没见她有过脆弱的时候,更别说哭了。可是那一刻,她哭了。她的肩膀颤抖着,抽泣着说她本来已经很后怕了,我还毫不顾忌她的感受,把我的快乐建立在她的痛苦之上,太过分了。

那一刻我懵了。特别的内疚,也有些不解。不是前一分钟大家都还在很热闹地笑着吗?不是她自己先开的玩笑吗?

我停下玩笑,开始安慰她,但是并没有得到谅解。

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能够清楚忆起她当时的表情,脆弱而无力,身体还瑟瑟地发着抖。

不知道她还记不记得那件事。

又或者,她也受到了“中二小事件”的影响,鼓起勇气将这段被霸凌的往事写出来,贴上了某个网站。

然而我当初并没有一丝一毫想伤害她。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班最厉害的男生是家里最穷的那个。

他的父亲年轻时受伤瘸了腿,之后娶了个傻老婆,生了他和弟弟。他和弟弟年龄差两岁,性格却完全相反。

他是我们班最凶的,虽然身材瘦弱,但见谁都是一副咋咋呼呼凶神恶煞的样子,做事也是心狠手辣。大家背地里对他诸多不满,也非常鄙夷,可表面上却没人敢说什么,哪怕和他打对面走过,也要绕行,生怕自己在什么时候不小心得罪了他。

弟弟和他完全相反,是个沉默的孩子,也是他们班上最弱的同学,谁都敢开他玩笑欺负他,别人做的坏事老师追究起来,责任也多半会推给他。这些,弟弟总是全盘接受,从没怨言,也从不反抗,也从来没有向哥哥告过状。有时他看不过,要去帮弟弟摆平,弟弟也会掩饰事实,极力阻拦。

初中毕业后他就辍学了,之后我没再见过他哥俩。

高三时,听说他们的妈妈误食鼠药过世了;大一时,听说他精神出了些问题,后来又得了重病。现在,弟弟做着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照顾他和爸爸。

听说弟弟现在人缘很好,工作忙的时候,村里很多人帮着照顾家里。

弟弟还有个相处多年的女朋友,只是他不肯娶她,觉得这样的家庭给不了她幸福。女孩一直不离不弃,等他回心转意。

霸凌或者被霸凌,结果与大家的想象并没有重合。

我见过年龄最小的霸凌,是三个一岁多的孩子围殴一个同龄的男孩。

其中一个施暴者是我儿子。

事情是这样的:两个男孩两个女孩本来在一起开心的玩着,那个男孩忽然脱离了队伍,去玩我儿子扔在旁边的汽车。其中一个小女孩发现了,把汽车一把抢过来,说,“这不是你的!”男孩想要抢回来,他俩开始了推搡。我儿子和另外一个小女孩发现之后冲了上去,局面就变成了三个小孩围殴一个。

看到那个场景的一刻,我惊呆了:这样的恶性事件,居然会发现在一岁多的孩子身上!

细想之后发现,那个被揍的男孩,不管和谁玩,最终都会以他挨揍收场。

平常他的妈妈带他在小区玩,总是会毫不介意旁人的目光,大声斥责他,随意打他踹他。他捡地上的石子儿往嘴里放,妈妈冲过去一巴掌劲打落,接着噼里啪啦一通骂;他坐在地上玩,他妈妈一脚踹到他的屁股上,然后大吼“不是跟你说不让坐地上吗!”

他挨骂挨揍多了,早习以为常,骂完了打完了嬉皮笑脸地站起来接着去玩。

我不认为一岁多的孩子会有霸凌、欺辱这样的可怕想法。他们只是单纯地去观察世界,总结待人接物的方法,谁总是受到怎样的对待,他们就觉得应该用同样的方法去对待他。

故事讲完了,你看到了什么?

善的眼睛总能看到善,恶的眼睛总能看到恶,霸道的眼睛会看到诅咒,懦弱的眼睛会看到欺辱。只有聪明的眼睛,才能看到事件背后的原因。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起因,解铃还需系玲人,找到原因,才能找到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作为围观者,我们可以评论,但不应该攻击;我们可以从细节中查究事实真相,但不可以妄下结论。

更重要的,我们需要去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发生了怎样应对?没发生怎样预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霸凌——一个令人生畏的词语,不仅仅让被霸凌的孩子生畏,还让家长生畏,更让学校、社会生畏。就是这样的一个词语,让很多...
    欢喜地光中心阅读 8,683评论 0 4
  • 四天没写简书了。不知道要写点啥。想要写小说吧,还是没有头绪,也没有能力,那种概念都没有。怎么写呢?可是一直写这样...
    益坚阅读 1,52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