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性格急,总是耐不住性子咂品那些细碎平淡波澜不惊的日本文学。我算个日本文学的门外汉,所读不过川端康成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的几本。却十分喜爱冈尾美代子的书,一口气看了两三本。
比起广为人知的生活美学家和无印良品设计师的身份,一位极其丰富有趣的女士才是她永恒而真实的身份。自己动手做桃子酱吐司,煮印度奶茶,给旧椅子刷漆,参加咖喱俱乐部花样吃咖喱,收集娃娃屋和各种杂货,日子怡然自得,很是写意。文字像面对面聊天般娓娓道来,书里的插图都是她自己拍摄的宝丽来相片,到处印着的邮戳也是可爱。
这世上有这么多人活着,能够认真生活的人却是凤毛麟角。能够细腻感知生活中的小确幸,认真而努力地去经历去记录。听一首温柔的歌,画一幅不算难看的画,喝一杯纯净的蜂蜜水,都是生活的意趣啊。
那些被挖掘的慵懒沉静的小幸福就像寒冬街头闻到的烤红薯,日落打在窗棂的光晕和暮秋时棉袜束住的棉毛裤脚,都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物,却给人妥帖绵密的踏实感,心底有毛茸茸暖哄哄的奇妙感觉。
或许遭遇不幸,或许遭受挫折,人生漫漫,哪有什么万事如意。不如停下来,花一个下午晒晒太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傻事。沉淀蛰伏,心平气和,是所有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必修课。
好好对待生活,它也不会亏待你。
对陈丹燕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上海三部曲,便觉得她同王安忆一样细细碎碎讲些旧上海的故事,像隔着几十年的月光,有落了灰的陈旧感。这本咖啡苦不苦倒有些现代文艺的情致,这是她旅行文学系列的一本,讲的是旅途中寻找的咖啡馆。
这个主题便很对我的胃口。大学时候同闺蜜遍访全城的咖啡馆,在或明亮或昏暗的氛围里,读书看报或是交谈,一杯拿铁啜饮一个下午,时间温暖而安静,那大抵是我几个最想念的时候之一了。陈丹燕完整呈现了那种细腻感受,也在寻访咖啡馆的同时,追溯了咖啡从非洲走向世界的历史,也缅怀了作家和艺术家的过往。从维也纳,巴黎到伊斯坦布尔,从阿加莎,萨特到波伏娃。那些拥有前世今生的老牌咖啡馆本身就是一个个传奇,迎来送往间见证了多少辉煌难忘的瞬间。
我喝咖啡更在意环境,陈丹燕却是个考究的行家,奥地利咖啡里的牛奶,爱尔兰咖啡里的威士忌,点滴味觉的差异她都清楚。她说,星巴克的快餐式咖啡最终席卷全球,比起边走边喝咖啡的美国形象,她更爱坐在咖啡馆。
我也是。一杯咖啡,配上爵士,蓝调,或是法语小调,就能不紧不慢惬意一阵子。咖啡杯子,盛着的是生活的情致吧。
不同于其他的旅行文学以旅人的身份对一个地方匆匆一瞥得记录。舒国治在京都更像是一场没有归期的流浪。不匆忙,不赶路,也没有什么行程安排,只是吃饱喝足后街头巷尾随心闲逛,雨雪霜露都是他赏玩的景物。雨天的京都,晴天的京都,夜里的京都,黎明的京都,他见过它所有的模样。鞋子,手袋,长墙,虽说是被写过千百次的寻常的日式风物,却在他笔下另有一番天地。他不是旅人,是另一种常驻。
最随心所欲的态度,最漫不经心的讲述,写下了他对生活一点一滴的丰润感受。我在旅途中总是太过期待好天气,倒是忽略了别样的景致和感受。如今,也想趿拉着木屐,气定神闲地在京都街头走走看看,哪管什么刮风下雨。背负太多的期许与计划,或许反倒辜负了远方特意准备的盛情。
偏爱介绍记得那句‘他说的竹篱茅舍,他说的流水长墙,诸多游赏,被公认是写京都书里最有见地的一本。’最是精炼。他说,倘若老来,在京都。浮生如逆旅,想来想要终老之地,必是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