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思维:我想去做什么,所以要先规划好,然后照着这个规划去做,希望取得成功。
举个例子,我想去某地游玩,于是我开始找攻略,看游记,规划好所有的游玩路线,希望可以有一趟完美且充实的旅程。
然而在旅途中,你会发现现实有可能会狠狠打脸,就算规划的再好,也有可能会经历很多突发事件打乱计划,然后你不得不在途中进行改变,以完成这趟旅程。
这就是规划。
而设计一趟完整的旅程是怎样的呢?
我先设计一个我的旅程,然后我问自己,我为什么去旅行?我为了什么而旅行?旅行意味着什么?什么是好的旅行?标准是?
当我有了这些问题之后,我就需要找到完成旅行的方向了,找到方向后,就可以开始给这个旅程设计更多的可能,比如我暂时设计三个不同版本的旅行方式,然后我要去进行原型设计,去采访原型,来获得体验,最后找到我真正想要的旅行版本。
是不是看起来略复杂,但这样设计出来的旅程一定会比规划出来的旅程好玩且有意义很多,并且这趟旅程一定是你梦寐以求的,梦想中的旅程。
这就是《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这本书里所讲的内容。
我完全是被封面上“如何设计充实且快乐的人生”所吸引的。
两位作者认为,人生并不存在唯一的最优解,人生也不可能被完美规划,要像设计师一样,对人生进行设计,要具备“设计思维“。
在人生设计的过程中,你需要:
保持好奇。激发你的探索欲,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不断尝试。将目标付诸行动,不断尝试,切忌空想。
重新定义问题。重新审视目前的状况,转换思维模式。
保持专注。学会放手,专注于过程。
深度合作。与他人合作,适度求助。
而如何设计自己的人生呢?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些工具:
1.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位置
我们需要从健康、工作、娱乐和爱这四个方面来考虑,特别是健康,当我们从把这几个纬度进行评分后,我们就会清楚我们的位置,通过这个评分可以发现问题,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2.找到一个指南针
明确了大致方向,我们就要寻找路线了,这时候提问的重要性就出来了,可以像上文对于旅程中的几个问题发散来提,比如:
为什么xxxx?
为了什么xxxx?
xxxx意味着什么?
xxxx的标准是什么?
什么事好的xxxx?
3.寻找线路
我们可以采用设计师观察事物的方法AEIOU法,来放大细节:
A:活动 你参加了什么样的活动?活动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
E:环境 那时环境如何?你感觉怎么样?
I:互动 你和人还是机器进行互动?陌生的?熟悉的?
O:物体 你和物体还是设备进行互动?有投入感吗?
U:用户 活动中有其他人吗?带来负面还是正面的影响?
4.创建你的人生设计
这个方法其实和热情测试有点像,即找出你所热情的事,这里需要找出三个版本:
版本1,你现在做的就是你的热情所在。
版本2,如果你现在并非走在热情的道路上,你会做什么?
版本3,抛开金钱和形象,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5.创建原型
就像产品经理一样,想要设计一个产品或网站之前,都会画一个原型图出来,这里可以去采访原型,或者头脑风暴团队合作。
总的来说,用产品设计师的思维设计自己的人生,能清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方向,创造更多的可行性,我们的人生有无限可能。
书里面还介绍了很多其他的工具,可以说是一本非常实操的书了,这里不仅仅是教方法,更多的是思维层面的提升,会改变很多固有思维,比如规划和设计。
书里还有其他内容,比如如何失败免疫,但时间有限,那部分我并没有仔细看完,但我相信根据书中的方法实践起来,肯定可以过上快乐充实的人生,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看。
而今天之所以会读这本书,是因为参加了输出力的1日快闪活动,9个人用1天的时间共读一本书,早上八点群内集合,10点群语音输出,16点1500字文字输出,对我真的是一个挑战,要知道平时我看这本书起码得一周,也不一定会就看这本书,并且当我看到1500个字时,第一反应是吓到,看起来多么遥不可及。
但你看,我还是做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