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小名檀奴,中牟(今河南郑州)人。
《晋书》中对于潘岳容貌的描写只有三个字——“美姿仪”,不过在《世说新语》的容止篇(全篇一共讲述了39位帅哥的故事,潘岳位列其一)中,却用三个典故展现了潘岳原生态的俊秀。
第一个典故是掷果盈车,据说少年潘岳在洛阳街头游玩,许多姑娘小媳妇看到他,眼睛都直了,这些女人们把他围在中间,向他的牛车上,扔各种各样的水果以示爱意。
第二个典故是连璧接茵,潘岳经常和朋友夏侯湛一起乘车出游,夏侯湛也是一个风采出众的美男子,这俩人在一起,更是吸引了无数的女人,她们称他俩为“璧人”,加上两人坐在一块垫子上,就有了连璧接茵(茵指车上的垫子)的典故。
第三个故事有点喜剧,当时还有两位有名的才子——左思和张载,两人长相都有些对不起人民群众,可是两人没有自知之明,看见潘岳出游如此受欢迎,两人也乘着牛车出游,结果是小孩们用石块“招呼”张载,女人们则对着左思的车驾吐口水,两个人只好灰溜溜的回了自己的家,再也不敢大摇大摆出门了。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潘岳的美。
公元266年,潘安20岁,晋国建国第二年,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彰显新政权新气象,就下田躬耕。
天子亲自下田,这是大事,惊动了满朝文武、全国百姓。文臣学士纷纷上表,写诗词歌赋赞颂皇帝。
潘安也不例外,他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大文章《籍田赋》。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就因为这个原因,朝中的一些高管不满意了:你把我们的功劳都抢了,还让不让我们活了?这以后皇帝的马屁还怎么拍?
于是,潘安就被贬去河阳做了县令。过了好一段时间,他才被调回洛阳,不过职位依旧很低。
潘安觉得自己有才能,就是不被重用,心里就非常窝火,他认为自己比朝中的山涛。王济、裴楷、和峤等高官强好多倍。
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潘安就在阁道的柱子上写了一首诗:
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
这首诗把几位老先生都骂得不轻,骂山涛是头老笨牛,被其他人利用控制,王济在前面拉着,裴楷在后面把着车辕,和峤跑前跑后忙个不停。
这些老先生非常生气,于是,潘安就被贬到离洛阳更远的怀县去做县令了。
这一贬,就是10年,一直到32岁,潘安都没能再升迁。
在怀县待了十多年,潘安终于被调回中央,去财政部门任职,后来又因为犯事被免职。潘安的仕途确实不顺,当然这和他的为人处事有关,他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别人都不行,自己有才能,就看谁也不顺眼,这样的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难以在社会上生存的。
杨骏欣赏他的才华,就把他调任门下,做了太傅主簿—。然而好景不长,杨骏又被贾南风给灭了三族。潘安作为太傅主簿,也在被杀之列,幸亏好友公孙弘替他说话,这才逃过一劫。于是,潘安被贬到更远的长安做县令。
因为照顾生病的母亲,他辞职不干了,虽然回到了家里,他还是经常想念当官的岁月,这个时候,好友石崇带来了好消息,贾南风的外甥贾谧延宾交游,广纳天下文士,石崇成为贾谧的得力助手和心腹。
在石崇的引荐下,潘安得以接近贾谧,重新回到洛阳的政治中心,并升迁为黄门侍郎。
《晋书·潘岳传》记载:
岳性轻躁,趋势利,与石崇等諂事贾謐,每候其出,与崇輒望尘而拜。
既然有了主子,自然就要为其效力,在贾南风陷害政敌的过程中,潘安摇旗呐喊,成了外戚集团的御用舆论工具。
贾南风想废除太子司马遹,就让人灌醉太子,让其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抄写了一篇文章,然后再由潘安模仿着太子的笔迹,写了一篇对晋惠帝不满、企图谋反的文章。
最终,潘岳的“妙手涂鸦”成了“认定”太子有谋反之心的证据,司马遹被废,最后贾南风派人把太子活活打死。
对于潘安的所作所为,他的母亲都有点看不下去了,劝他远离政治这些是非之地,但潘安这才刚刚开始尝到当官的甜头,又怎么舍得放弃呢?
赵王司马伦的手下孙秀,以前曾在潘安父亲的手下当一个小官,潘安看不惯这个阴险狡诈的小人,曾经当众鞭挞侮辱他,孙秀对此牢记在心,一直想报这个
赵王司马伦后来发动兵变,毒死了贾南风,自己执掌了朝中大权。潘安是给贾南风做事,当然也要受到牵连。
孙秀诬告潘安等人企图拥立淮南王司马允叛乱,将潘家夷灭三族。潘岳和他的母亲、兄长、弟弟、侄儿、侄女全部被杀。
一意孤行的潘安,终于为自己的自私贪婪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当年在洛阳为他投掷瓜果的粉丝们,会不会为他的死流下一滴伤心的泪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