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前半生多数喝酒,可人在后半生必定喝茶。前者是由于火热奔放的内心,而后者却因为火热后的冷漠和淡然。
从“火热”到“冷漠”,从“纠结”到“淡然”,其实人愈发变得无情和自私。这种无情,并非通俗意义上的无情,而自私,也并非每个人口中的“损人利己”。
无情,是看尽浮华尘世后的淡漠,对他人之事不关心,对外人之事不关注。这是对他人和外界的尊重,也是对自我余生的负责和担当。
自私,是自己享受自己的方寸天地。不与烂人纠缠,不与烂事相遇,只求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感,不随意踏足各方的底线。
人越老越离群,越不想管太多的事,只想好好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既不愿被人施舍,也不愿施舍别人。有钱就好好过,没钱就自己掂量着活。
《增广贤文》有言:“闹市挣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在社会这个大圈子里,每个人都将活成一个孤岛。并不是说与外界断绝了联系,而是联系太多“不值钱”,联系太少“没感情”。
所以,人一生最好的状态,就是能赚钱,能养家,能生活。其余的“烂人烂事”,能不管就不管。
前半生“闹市赚钱”
人一辈子最大的底气是什么?就是兜里有钱,卡里有账,心里有光,边上有人。不惧外在风和雨,不畏身旁人和事。
曾看到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在深夜里与人在路旁喝酒痛哭,他们一边拿着酒瓶一边流着泪,不禁看得人有点心酸。
听到他们聊天的话语,心头突然一惊。原来能让一个男人痛哭的,除了健康平安,那就是金钱以及家庭的问题了。
这个三十岁的男子最近离婚了,他没有追回孩子的抚养权,而是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前妻强行拉走,可自己却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工资没妻子高,他没有足够的能力抚养孩子。就是这样的“妻离子散”,让他深感痛苦,以至于在路旁和陌生人借酒消愁。
这个男人他过得并不幸福,甚至有些落寞,他的遭遇让人感到心酸,可这个社会大多这样的事例,他不过只是其中一个罢了。
问题的背后,就是人的底气的问题,也就是钱的问题。倘若一个人连生活都成问题,那么后半生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闹市挣钱,就是以前半生的打拼为基础,确保家庭的完整,自己的满足,家人的平安和生活的幸福,这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了许多人半生的无奈。
挣钱,可以说为了自己的生活,也可以说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甚至被他人欺负。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与其看人脸色,不如自给自足,活出骨气和原则。
后半生“静处安身”
当经历了前半生的“闹市赚钱”后,其实我们对这个社会也就看透了一大半了。他人是什么嘴脸自己很清楚,生活需要什么自己也很明白。
活着,并不是非输即赢,可未曾卑微过就肯定不懂得自尊自立的滋味。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的热情终究会变得冷漠,而这种冷漠,却是看透世间百态的淡然。
前半生的钱,必然是为后半生的“静处安身”服务的。因为人到中年,人到暮年,总需要有充足的“底气”,不然别人会笑话,自己也会看不起自己。
为什么要“静”?便是从跟圈子变得“离群”。不想和那些萍水相逢的假惺惺的人打交道,也不愿陷于“勾心斗角”的环境当中,只想“独善其身”,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这种“静”,反而会带着很强烈的“薄情”之感。但这种薄情,不是对身边亲人的薄情,而是对外人的薄情,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原则,划出一条分隔线。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当从泥潭中爬上来时,浑身湿透的人总不愿再回到泥潭中去了。既然已然摆脱,那便转身离开便好。”
一个人的“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人关闭了朋友圈,清空了聊天群,只留下一些必要的联系人,其余的陌生人一律清空。
有些人不再理会别人的目光和背后的“微言细语”,而是该去哪旅行就去哪旅行,该到哪吃喝就到哪吃喝。花着自己的钱,享受着自己的乐趣。
钱是自己赚的,路是自己走的,别人怎么说我们管不着,可自己的生活必然是自己选择的。别让无谓的人侵扰自己,适时断绝才是最好的“安身”。
一辈子“少管闲事”
年轻时的我们,总是怀着深深的感情去帮助那些兄弟闺蜜们,甚至两肋插刀也在所不辞。可最后我们发现,他们把我们的“两肋插刀”当做是我们的“本分”。
慢慢地,我们变了。当看到了付出得不到回报,奉献得不到赞赏时,其实我们的心便凉了一大截,也就不愿再多管闲事了。
在单位,有些人看到身边的同事正在埋头思索着,便会“好为人师”地教导对方。殊不知这样的“管闲事”会让人厌恶。
在亲友圈中,你看到有些亲友落难了,可对方还未开口向自己求助,便义无反顾地提出帮助他们。殊不知,对方只会认为你“人傻钱多”,也就把你当“冤大头”了。
人经历了这些事后,便会有所醒悟,原来那多管闲事的“善心”,不仅带不来任何的利益,还会让自己惹上一身腥。
在人际圈中,其实最忌讳的不是什么“利益”关系,因为人与人的关系本就是现实的,而是“多管闲事”。
等到了后半生“静处安身”这个阶段后,人就会变得不再管“事”。也就是不理外人,不管闲事,只顾自己,各自安好。
要知道,“人人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才是人生常态。别人的生活和我们无关,我们的生活也和他们无关。每个人都别越界,也别多管,保持好距离,才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状态。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