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与自然珍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和深厚底蕴。文武砂街道作为基层行政单位,更是这一工作的前沿阵地,有责任也有条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深刻认识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大价值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保护好这些遗产,就是守护好我们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这一点,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保护传承体系
街道党工委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党工委宣传委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站、社区)也组建相应组织,安排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专职从事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传承传播,定期对文化和自然遗产项目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加强与上级文化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确保保护和传承工作有力推进。
三、挖掘地域特色,打造文化传承品牌
我街道积极挖掘辖区内的文化特色和自然珍宝,打造文化传承品牌。例如,文武砂街道“游神”传统民俗活动集民间信仰、民俗文化于一身,流传至今。将“游神”传统民俗活动打造为富有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的文化民俗活动,有利于提升文武砂文化特色影响力。十七孔的王母礁分为南北两礁,北礁高耸陡峭,礁顶矗立着尊米高的妈祖石像,南礁相对低矮平坦,礁面上兀立着三块高约米的帆状巨石,从岸上远眺如同一对风帆,故称“双帆石”,将王母礁打造为非景区景点,有利于发展文武砂街道的文旅事业。
四、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意义。在街道范围内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月”、“自然生态体验日”等活动,提高群众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同时,将十七孔、东湖湿地公园、东湖数字小镇等优质文旅资源不断提档升级,使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获得保障,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高。
新时代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街道将紧紧抓住这个契机,以实际行动践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承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挖掘地域特色、强化宣传教育等手段,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