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曲线的物理意义。

2.通过参与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

3.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熔化与凝固的概念。

【难点】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说出俗语雪后寒,提问什么原理。这节课我们来探究物质在三态之中的转化过程中固液转换的情形,今天的内容是《熔化和凝固》。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物态变化

提出问题:物质可不可以在固、液、气三种形态中相互转换?

学生问答:可以,比如水就可以转化为水蒸气、冰。

总结:物质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实验结论的普遍性

教师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教师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熔化和凝固的例子。

熔化: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液体。

凝固:水结冰,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物质可不可以在固、液、气三种形态中自由转换?

问答:不能,需要一定的温度要求。


3.探究实验:固体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融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学生大胆猜想,认为所有物体融化时温度都是不停升高。

展示实验器材,请学生简述实验思路。(将海波或石蜡放置于两个烧杯中开始加热,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记录。)提问如何保证物质受热均匀,测温准确?(水浴加热)

教师总结学生思路并补充:将海波和石蜡装在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利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物质状态。最后绘制熔化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请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探究海波和石蜡的温度变化,教师巡视。在巡视的过程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点和帮助,并且强调安全问题,引导完成曲线图绘制。

学生实验完毕展示绘制的曲线。并引导分析出经历固态、固液共存、液态三种状态。石蜡融化过程经历固态、粘稠、液态三种状态。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才能完成熔化。石蜡全过程温度不停升高,不断吸热。

提出问题:熔化的条件是不停吸热,那凝固的条件是什么?

环节三:巩固提升

请同学解释,为何下雪不冷,化雪冷?(熔化吸热)。

并请同学例举熔化凝固特点的应用。(喝饮料加冰块;冬天为了防止蔬菜冻坏,在地窖放几桶水。)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作业:寻找更多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还有 4% 的精彩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支付 ¥2.99 继续阅读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