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临写一份碑帖,首先要读帖。读帖的目的,是对即将临写的字的运笔、结体进行解读。然后在临写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讲这些特点进行复制,甚至于加大。
不是说八字写得跟原贴一模一样就是最好的,关键是能抓住字的特点,写出原字的核心,把原书写着想要表达的东西继承下来。
在临写乙瑛碑时,有的字的结体为了中宫收紧,对穿插关系处理得十分妙,比如“廟”这个字。朝的左半部顺着广字头的撇向左成弧形;右边的月字旁,其撇巧妙地穿插到左边十字右下,使得整个字更加紧凑。
再比如,“故”字。原书写者将古字的口向右上倾斜,右侧反文旁则有意识地写的左收右放。这样两部分中间的留白就被挤压的最少,字的结体更紧了。
同样,还有“史”字。为了达到中宫收紧的目的,原书写者将捺画的起笔选择在口与长撇交叉点的三角区域,并没有伸到外边。这一神来之笔使得这个字中心全部转移到上半部分笔画多的区域,而下面横向舒展的撇和捺,又很好地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整个字即紧凑又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