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多数大学生对爱情充满憧憬与期待,但一些婚恋相关的困惑仍有待解答。
困惑一:婚姻会否绑住未来的人生?
受访学生认为,“婚”“恋”需区分开来,恋爱可以“随心”,步入婚姻却需要考虑更多现实因素。一些学生认为,个人发展与组建婚姻家庭之间的矛盾较难调和,婚姻意味着“绑上未来的人生”。“如果两个人都没钱,结婚就是为难自己。而且一旦结婚就要被‘催生’,陷入养育循环。”中部某高校学生小熊直言。在校开设恋爱心理学课程的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胡乃岩发现,班上六成女学生有“生育焦虑”,担忧身体损伤、高养育成本、难以回归工作岗位等问题。
困惑二:怎样正确认识性?
曹爱华说,在性观念、性教育非常不充分的情况下匆忙进入亲密关系,感情失败的概率会比较高,这也导致一部分人不愿再进入新的恋情。受访学生反映,从中学到大学,性教育始终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哪怕在婚恋教育中也是一笔带过”,学生对性教育有了解的需求却缺乏正规学习渠道。一位受访教师说,大学生普遍希望得到性教育方面的专业指导,尤其想了解性传播疾病的预防、避孕方法、性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
困惑三:如何找到爱的终极意义?
多名受访学生反映,沟通技巧、情感管理等知识点好学,但婚恋的价值与意义等人生层面的困惑,很难在高校课堂上得到解答。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学生小张说,爱情是人生的一个重大问题,自己不想“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但现阶段一些困惑没能厘清,“内心的那道坎还没冲破,仍然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踱步”。受访高校工作者也表示,一些学生在恋爱过程中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或对方能从中获得哪些成长,但高校老师自身人生阅历有限,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情感支持。“我们自己的爱情、婚姻也处于摸索状态,而且每个人的处境和需求不同,如何告诉学生什么是好的恋爱、好的婚姻?”西部某高校一名学院团委干部说,自己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婚恋观感到困惑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