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杜威《我们怎样思维》有感
2015-01-13 14:56:52 来源:普宁市第三中学网站系统 浏览:9175次
普宁市第三中学 张逸雄
反思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教好学生的基本保证,在国内外教育中已成为一种新的思想潮流。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最先提出,倡导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它的主要过程是:
1、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状态;
2、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搜索、搜集、探究的行为。
这是反思教学的依据,强调“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在经验中反思”。提出了教学反思五步法:
从情景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解决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经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即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杜威提出的教学反思过程和教学反思五步法,是我们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给我们教学反思指明了方向。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是复杂和不断变化,修正和更新的审思活动,本人虽然从教多年,近几年一直教高一化学,有人认为这是熟练的重复工作,很轻松。其实不然。因为我们不是机械地制造产品,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是人,学生年年不同,个性和爱好,领悟能力,思想表现不同,学生发展又是动态的;而且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人类知识总量的积累和更新在不断变化,所有这些,都决定了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不断反思。上文所说“教育即生活”,通过这次军训和反思,本人深有感触,我班许多同学写《难忘那片绿》的心得体会,写得很好,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充实,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如果没有生活体验,怎能写出来?以前几年,我出个题目“食油和水混合,怎么分离?”各位同学立即回答:“分液”(正确)。但本学期出这个题,有的同学却回答为“萃取”(错误),这令我感到惊讶,困惑。为什么呢?学生生活条件改善,不乐于帮做家务,饭来张口,生活体验和积累少,这引起我的反思,为了解决问题,我做了一个简单实验给大家看。可见,反思教学是必要的,教师“在做中学”,“在经验中反思”,重构经验是无止境的。认真备课,教学、有时自我感觉很好,但不一定课上得好,这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融入你创设的意境,愿意听,乐于听,投入听,积极思维;能否从中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会学习和形成优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坦率地说,我上完每一节课后,多少都觉得有些遗憾,有时上完一节课后,随时反思,寻求解决问题方法,及时修正教法,第二、三节课在其它班上课,就觉得遗憾少些了。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我认为反思自己的教学,首先要冲破思想禁锢,那就是认为对自己的教学情景,过程产生怀疑,自我剖析,自我否定,自我批判,或者别人给自己提意见,批评是无面子和失败的反映。其实,恰恰相反,那是个人专业水平螺旋式上升的必由之路。只有以自己的教学情景,过程作为认知对象,清晰地进行再现,由此,产生困惑,怀疑,才有寻求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冲动,才会自觉的积极的提出各种假设,产生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体验问题得到解决的愉悦。
回顾近一个月来,本人的教学活动,深感以下几方面值得反思:
一、在情景中发现问题不够;一些课,自己认为教得好,但有的学生课堂状态表现出困惑,无法反馈,甚至表现出不在乎。这种情景,我往往归咎于学生基础差,领悟能力低,或者学习不认真。很少反思自己,检查存在什么问题,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更谈不上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剖析,自我否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
二、解决问题表层化;学生有疑问向我求解,或者对习题不会解答向我求解,我就为答疑而解决问题,为解习题而解题,以为有问必答,就是向学生负责了。没有很好地回顾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过程存在什么问题,哪些需要反思?学生存在这些薄弱环节的原因是什么?没有自觉去分析深层原因,彻底解决学生的困惑,使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发展能力。
三、系统训练不到位;我在讲“物质的量(n)”这个物理量时,对所涉及的各个公式适应范围和技能训练不到位,n=,n=,n=,n=,CB=各个知识点,犹如一只手指,各个知识点,公式有各自的应用及适应范围,以上各个知识点掌握好,联合起来,则犹如一只手,它的作用比一只手指,二只手指大得多,用来解决综合题就没有困难,也能真正体现出“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但通过检查,发现一些学生对公式的适应对象不清楚,乱写,乱套,胡须眉毛一把抓,归根到底,还是系统性训练不够,值得深思。
教学反思,每一节课上完后有许多反思,一单元的课上完后有许多反思,一个月的课值得反思。听人家的课可以对照反思,人家听自己的课,提出批评,建议可以反思;学生的信息反馈及学习中存在问题值得反思,只要离开讲台的日子还未到,反思就没有停止,活到老,反思到老,但每一反思,都能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业务水平,实现师生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