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一家人做了一顿饭,从早上9:30开始,洗菜切菜,忙忙碌碌总算在12:30让一大家子9个人吃上午饭。没放盐?我最得意的土豆泥和椰奶虾仁,无人问津?倒是鸡翅膀的汤汁,人人都来一勺泡饭。
在我不熟悉的战场里,迎着头皮打了勉勉强强的一仗,哎,就像唐人王建这首《新嫁娘词》里揭示的那份紧张不安: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没错,第一口我还真的是“先遣小姑尝”呢!虽然早已不是新嫁娘,给老公一大家子做饭的经历,扳扳手指头,不超过一只手,凭着一股子勇猛之气,看着公公转战厨房,为了替老人家减轻压力,把心一横,就接下来这个差事。
结果我忘记了最重要的事儿,平时总拿来教导吴律师的,结果自己也犯了同样的毛病,爱,要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去爱。做饭,要用对方喜欢的口味去做。安徽人口味偏咸,仔细回想自己的选定的菜谱,我偏偏用的是广东和上海的做法,清淡酸甜,结局,自然是乏善可陈。
平时忙得马不停蹄,是没有时间近庖厨的,难得一两次下厨,也是尝鲜一把新鲜做法,做饭,成了一种生活的点缀,而对于父母们,做饭则是家常,是寻常,我记得公公说,我要是可以,我才不要天天进厨房。
由于婆婆身体欠佳,所以自从他们和吴律师到上海以后,大半辈子没有做饭的公公,开始学习做饭,回到合肥定居,至今公公近做了10多年的饭。而我家中老爸的做饭历史从他结婚开始,比我年纪还长。
但是我印象里最会做饭的,当属我已经过逝的外公。不仅知道市场上哪里有价廉物美的食材,各种荤素小菜,甜点羹汤,无一不精。小时候过年,还跟着外公一起做过八宝饭,我做蛋饺的手艺,就是他在我小时候教会给我的。遗憾的是,外公走时,我还没有到做新嫁娘的年纪,他的手艺也随他而去了。
朋友圈里又看到朋友们在秀自家的蛋饺了,就是蛋皮在铁勺里刺啦一声,整个年味就荡漾开来,伴随着油、蛋、肉的香味,飘进灵魂深处,把心底对家的依恋,对团团圆圆的期待,对未来的向往,对所爱的和爱你的人的那份情感都激将起来。
我又怀念起了外公,而和家人共度的时光,是最值得好好珍惜的,因为总是那样平静、温暖而又短暂,因为很快,我们又要开始新的征程了。
洗手作羹汤,原来才是爱的最高级别。为家人做点好吃的,用他们喜欢的口味,是幸福的一种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