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哪本书,能够写尽中国的世情百态,一定要推《红楼梦》这本书。
有句话叫做“太阳底下无新事”,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打开《红楼梦》,你会觉得它写的永不过时。
跟鲁迅的名言一样,常用常新。当下的事情,翻开书,会发现早就已经写在曹雪芹的笔下,常读常新。
古人说“半本《论语》治天下”,如果要读懂中国,那真是一部红楼知中国。
贾府一个钟鼎之家、书香之族,它的兴衰家族史极具代表性。纵观史书,无数与它一样的富贵家族,都有极其相似的家族发展轨迹。
贾府的兴盛是从先祖立下的卓越功勋开始的,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给后代赚下这泼天的荣华富贵。
白手起家总是艰难的,当时跟着贾家先祖上战场的焦大,就是当时在艰辛时期陪着贾家太爷拼搏的。
书中说到,“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竹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
可见得,创业的艰难,要在战场上面临生死考验,几日几夜没得吃,没得喝,活出来还要在官场周旋,最后才能得来这份家业。
做官之后享受荣华富贵,整个贾家进入繁荣发展时期。
贾家的富贵有多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豪华宅院雕栏玉砌,大厅大堂金碧辉煌,用黄金做马鞍马具。
暂且不提贾府修建一个皇家园林式的大观园花费多少,全府上下成百上千的仆人工钱多少。
就说贾家的子孙,日日逍遥,从贾敬到贾珍贾琏。到贾蓉,或修仙炼丹,或玩乐赌博,或偷情纳妾,不劳动不读书,过着奢靡的生活。
贾珍发表过这样一番言论,我们这等人家的子弟,读书不过是锦上添花,好好玩乐才是正事。
作为族长,他在宁国府内带头赌博,纵情声色。
可见得,贾家的家底得有多厚,才经得起这般糟蹋。
当然,也说明了,贾府注定衰亡。
祖宗的恩德荫庇子孙,但假若子孙不肖,胡作非为,没有人可以重新托起这份基业,那么,再大的财富权势也有用完的一天。
这也是为什么贾政恨铁不成钢,急着让宝玉念好四书五经,读取功名科举中第,因为这门楣,再没有靠谱点的子孙去重新擦亮,迟早有蒙上灰尘的一天。
所以,财富再多,权势再大,儿女撑不起,自古以来,常常是权贵之家覆灭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于,当人的财富无限增长,权力越发强大,随着而来的就是欲望的无限膨胀,妄图一手遮天。
贾家的权势有多大?当薛家的薛蟠打死了人,案子摆在贾雨村面前时,这位儒生其实一开始是有想要秉公执法的。
一般读圣贤书上来的书生,良心并不是从开始就泯灭了。
他们会经历官场的权势考验,金钱考验,迈不过去这些考验,就会与之沉沦。
贾雨村也是如此。他也想做个好官,一位门子阻止了他,告诉他,薛家可是“贾史王薛”的四大家族之一,每个官员都有一张护身符,就是万万不能得罪他们。
这位本应该为朝廷做事的官员,转念一想,权贵那确实得罪不起,就暗箱操作,让薛蟠安然无恙地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想想,一个官员,迫于权贵威压,重新断案,这意味着什么?
这不正是意味着,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姻亲关系,他们的抱团,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的司法公正?
在那个时代,天下是谁的?天下是坐在皇位上的爱新觉罗。
但这四大家族,在滔天的金钱与权力包围下,已经飘飘然忘乎所以,自以为可以一手遮天,干预断案,操纵人心了。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收受贿赂,随意拆散他人姻缘,导致有情人命丧黄泉,她却能若无其事,甚至觉得没出问题,更加恣意作为起来。
在那样一个妇女不得干政的时代,连一个妇人都拥有摆布他人命运的权力,可见得贾家的肆无忌惮是到了何种地步。
贾珍为了区区一把扇子,可以把一个平民百姓害死,也就不足为怪了。
甚至是在贾珍媳妇秦可卿的丧礼上,用上了义忠亲王的棺材木板,这样严重越轨的物件。
元春省亲的时候,来到大观园,看到华丽多彩、精致风流的园中布置,嘱咐贾母、王夫人道“万不可如此奢华浪费了”,已经饱含警告意味。
她在警告她家中长辈,别再乱来了,守好自己那一亩三分田,别越线了。
可惜,财富支配下,欲望膨胀的贾家人,听不到她的话了。
从来荣华不长久,就在于,人心不足蛇吞象,那些泼天富贵造成的欲望膨胀,会让人不自觉嚣张起来,自以为掌控一切。
殊不知,真正掌握一切的只需要用一纸抄家的诏书,就可以戳破这个幻象。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贾府的兴衰,映衬古今多少豪门的起起落落,只落得“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的荒唐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