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好报写作群的初衷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以及生活琐事逼迫自己记录下来,不为记念、也不为有人看,最多自己自娱自乐。至于写出什么名堂?会有些什么作用?真没去想。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性。并没想过写这些能得到什么?反正只是舒发自己的感情,做一种倾述,记录此时此景的心绪。
今天看到了一篇关于高晓松的文章-《年少不懂高晓松,读懂已不再少年》竞然很有感触。高晓松的名字很熟,只知道是个艺人,偶而电视上看到过他的节目,从来也没想过要去了解,本人并不是一个文艺爱好者。之后,更进一步知道他,是他交通肇事,各家媒体争相报道!对他更没什么好感!文章开头引用了高晓松的一句话:“年轻的时候,每件事情你都想明白,因为老觉得,有些事情不明白,就是生活的慌张。后来等老了才发现,那慌张就是青春。你不慌张了,青春就没了。”——高晓松
看他说得挺有哲理,于是继续往下看。1969年冬,一个名叫高晓松的孩子,在北京清华园一个高知家庭呱呱坠地了。他们家真可谓群星闪耀:外公张维:深圳大学创办者、两院院士。外婆陆士嘉: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舅舅张克潜: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舅公施今墨:民国四大名医之一。母亲张克群:著名建筑学家和教育家。父亲高立人:清华大学教授。高晓松说:“硕士在我们家基本等同于文盲。”从小在清华大院长大的高晓松,在求知上可真是占尽天时地利。高晓松说“小时候我遇到什么问题,家里人就写一张字条,说你去问谁谁谁。”这些谁谁谁,很多都是中国头把交椅。“随便踹开一家的门,进去聊会天就很长知识,梁思成林徽因就住我家前面的院子。”
这样的家境,在中国没有几人能比,羡刹人也,但你要觉得他能有今天的名气或者叫成功,全凭这些。那还真是错了。
更没想到近年很流行很诗意,打动着无数青年的一句话,多少年前竞然就已经出自他母亲的口:“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你要觉得眼前这点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
这句话像钉子般镌刻在晓松脑海里。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人生。
我觉得这篇文章,能触动我反省自己走过的路,遂将文章收录在个人图书馆了!
先生语录:
人的衰老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丧失了理想!
每天早晨醒来,有先生陪在身边,而且还轻轻给了个吻,啊!好幸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