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保守估计超过60%的产品经理,想要获得快速学习的方法,这有很多原因,比如由竞争带来的压力,以及岗位特征带来的压迫感。
这篇文章也和大家分享一个心得:产品经理如何快速学习。
你知道要学习什么吗?
产品经理如何快速学习,这个问题本身并不新鲜,也有很多前辈很深入的进行了回答,在动笔前,我也看过很多版本的答案,受益不少。
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回答者的答案几乎都是不相同的,但每一个答案又都是正确的。
这很不可思议,或者说,在这么多的正确答案里,我们该听哪一个?
最可能的结果,我们会选择一个自己并不排斥的答案。
或者说,我们只是在诸多答案当中,选择一个说出自己心声的答案。
毕竟他人的答案,更容易让我们产生一种信任,更有安全感,尽管只是同一句话被不同的人所表述。
在我们想要快速学习时,可能还不清楚自己需要学习什么?
一个简单的测试游戏
能告诉我,一个月前,你最需要学习什么吗?
能告诉我,一年前,你最需要学习什么吗?
能告诉我,现在,你最需要学习什么吗?
我们对于未来的事情一无所知,但对过去的事情应该有回忆的权利以及能力。
不仅仅是过去,我们对现在也保持着分析和挖掘的权利。
对于任何一位产品经理而言,这都是一个值得我们铭记的问题。
实际上,这是导致我们成长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还有许多因素都会对我们的成长有决定性影响。
任何一个结果,都是由诸多因素共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巧合和必然,也是在多重因素下共同形成的产物。
学习也是如此。
只有当我们明确知道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时,才能产生第二个问题:如何快速学习某内容。
这是前提条件,需要我们自己来补充这样的一个公式,关键部分的内容,则根据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所处的阶段发生改变。
对问题进行补充
>如何快速学习(填上你需要学习的内容)
快速学习的技巧
学习,有捷径可走吗?
有的。
而且这个捷径早已掌握在我们手上了,想想读书时代。
读书时代,影响我们考试成绩的,除了聪明或者不聪明,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力:练习
我们似乎总能通过练习,来提高我们的成绩。
练习的数量,练习的频率,直接决定了考试的成绩。
职场的技能,与读书时的成绩,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比如这样的一个通过练习来提高能力的方法。
练习是提高的前提,高频率,高强度的练习,便是我们想要知道的 快速学习方法了。
三个步骤:明确学习对象,学习成熟的技能,有针对性的高频率练习。
我们已经探讨了第一个步骤,在尝试任何快速学习的方法之前,应该先明确一个学习的对象。
或者说,先要明白自己想学习什么。
现在,我们来聊聊第二步:学习完整的技能。
学习相对完整的技能
第二步的重点在于“相对完整”,尽管产品经理做的是比较前沿的工作,但这个行业却是非常封闭的一个行业。
许多产品人手上的技能是不完整的,多数遵循的是古老的师带徒方式,师傅用的什么技能,徒弟也会用相同的技能。
往好的讲,不同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技能,往坏的讲,是因为这些技能不够完整,具备很高的变动性。
不完整的技能会导致无法练习,也就无法通过高频练习来快速提高。
细想一下
这些耳熟能详的技能,有多少是残缺的认知。
MVP,金字塔原理,第一性原理,需求文档,原型图,马斯洛需求层次,用户体验,交互原则等
有几个呢? 1个还是3个,或者是8个?
对技能的完整认识,不仅仅是知道这个技能的定义,也要认识到他存在的意义,他是在什么背景下诞生的,解决了什么问题,是通过什么解决的?他还能做些什么事情?
这么看上去,每一个技能,似乎都是一款产品,实际上,技能或者知识,确实是由前人总结并设计出来的一款款“产品”,使用这些技能的我们,便是他的用户。
需求文档是很基础的技能,但许多产品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写需求文档,有时我们是在一种极为荒唐的场景下进行文档的撰写,即便很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写的文档没有人会看,甚至自己都不会看,却依然要花费许多的精力写这样一份文档。
“形式文档” 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不只是需求文档,我们的日报,规划,PPT,邮件有太多的文档最终都变成了“形式文档”,在团队中推行这些文档的成员,只是知道这些文档能产生的价值,但却并不曾完整的认识这些技能,而作为执行人的我们而言,就更是一问三不知了。
1.你知道为什么要写需求文档吗?
2.你知道一份需求文档要满足哪些目的吗?
3.你知道这些目的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满足吗?
4.你知道你正在使用的需求文档撰写方式是在什么背景下被设计出来的吗?
5.作为基础技能而言,需求文档还能产生哪些价值呢?
正如同许多工具性产品一样,80%的能力是不被人们所使用的,但毫无疑问,对一款工具使用的深浅将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的技能,其实也属于工具性产品,符合所有工具性产品的特征。
遗憾的是,这些技能也同样继承了工具性产品的缺点,完整掌握这些技能的人,非常稀少,以至于能将这些技能价值完全发挥的产品人很少,从而导致我们在工作效率的差距。
如同我在案例里提到的第一个问题,你可能会有一个模糊的答案,诸如为了方便需求的沟通,或者写给开发人员看的此类的答案,但紧跟着,我希望你能回答这个问题:你正在撰写的需求文档,能满足你的答案吗? 诸如 这份文档能够方便你和开发人员进行沟通吗?或者 开发人员是否依赖这份文档呢?
我曾做过一次分享,主题便是“为什么要写需求文档”,你知道,这次分享总共用了90分钟,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全程都在讲述我们撰写需求文档的原因,你瞧,这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答案 。
这个分享有回顾视频,你需要的话,也可以联系我获得他的观看方式,我想,你应该能找到我的联系方式。
技能是一款被前人设计出来的产品,可以说每一个技能都是被极为复杂的设计出来的,尽管从定义上来理解,非常的简单,就像MVP一样,定义上而言,只是最小可行性的产品,然而,他也是被前人用了许多的时间,极为复杂的设计出来的。
似乎,我们有点太小看这些技能了,你说呢?
快速学习的前提,是在于我们尽量完整的去认识到这些技能,而不是很粗浅的去学习,也不是形式化的去应用,我想许多产品人并不能回答案例中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写需求文档,而这个问题则是许多团队舍弃文档的原因,不知道为什么写,不如不写,我是认同这个观点的。
这是我想告诉大家快速学习的第二步,相对完整的认识技能,认识方法,这需要我们花点时间去研究,去调查,去分析,就像去学习使用一款工具一样,并不是那么容易。
高强度练习
技能和方法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尤其是学习方法,学习英文要去背单词,学习数学则要做习题,本质上其实都是“题海战术”,比较符合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尽管有些不那么人道,但效果确实可观。
题海战术,牺牲了学生的创造性,但毫无疑问,对于快速掌握某种知识而言,目前来讲,这是适合大多数人的一种方法,并且效果卓群。
第三步,高强度的练习,是充分建立在第一步,和第二步之上的,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目标技能,相对完整的认识这个技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造题海,高强度练习”,并且是带有目的的进行练习。
也许你并不知道,原型图也是很复杂的一个技能,尽管他看上去很简单,只是“画图而已”,若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进行原型图的练习,不管是画十张,或者是画一百张,除了画的更快一点,什么效果都没有,练习的只是”手速“。
这里有一篇 朋友写的 原型图练习总结,不妨 看一看呢。
<枯叶私塾之原型图练习总结>
我们的技能其实都可以通过高强度的练习来快速学习,原型图和需求文档也是可以速成的,这需要我们知道自己正在练习的是什么?为什么练习?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是这些练习,最好能有人帮你检查一下。
你知道的,一些不可视的软能力,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练习的,比如 观察与发现和产品感。
互联网严格意义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创新,买东西仍然是买东西,交朋友也还是交朋友,互联网改变的只是媒介,换言之,大部分的产品设计灵感其实来自于我们的生活,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互联网历史实在太短暂了,称之为婴儿都不足以描述两者的差异。
至少在目前的时代里,我们所忙碌的仍然是应用互联网这个新的载体来完成现实生活的某种映射。
深圳的小强挺多的,最重要的是杀之不绝,就像产品里的垃圾内容,垃圾广告一样。
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小强杀之不绝的几个原因,容易繁殖,环境适宜(潮湿),对杀虫剂产生抗体。
这些观察是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当我们尝试将这些生活当中的问题映射到产品里也是相同的。
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垃圾内容,垃圾广告也符合小强的三个特征:容易生产(copy),环境适宜(有一个人气聚集的场景),对杀虫剂产生抗体(特殊字符代替关键字,垃圾被替换成LaJi)
是一样的,不是吗?
进一步而言,对小强的处理机制,也可以转变为对广告的处理机制,比如 增加生产的成本(禁止复制), 改变环境(减少内容聚焦的场景),更改杀虫剂(更新关键词库)。
我们要从产品经理的工作中获得成长,是极为缓慢的,因为产品的迭代周期实在太漫长了,一个方案从构思到实现到结果至少许需要花费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多的时候甚至在四个月以上。
工作让我们的成长缓慢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频率太低了,一年的时间也很难进行几次”练习“。
借助于对第一步和第二步,运用自己闲暇的时间,进行大量的,高频率的练习,无疑会比其他人快许多。
对于基础技能而言,保守估计 原型图练习一个月,需求文档练习一个月,保持每天的轻量但高频率的练习,就会有显著的效果。
而对于其他的技能,诸如案例提到的观察, 发现,产品感则需要另外的一些练习方法,取决于我们是不是能够相对完整的认识这些技能,也取决于我们是否清楚自己需要学习的技能。
文末撒花
以上,便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产品经理快速学习的方法,总结下来一共三个步骤。
1.知道自己要学什么
2.相对完整的认识要学习的技能
3.高频率的练习
文中提到的两个案例 也再给大家点缀一下。
1.为什么要写需求文档 回顾视频,这个需要大家找到我,才能发出来
2.原型图练习总结 原文地址
喜欢的话,请转发或者关注我的公众号,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