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三毛的斗争,终于在2017.12.1结束了。
说起三毛的名字, ,我们仍然会说,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上最风靡,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当时的华语世界,大凡文学爱好者,没有听说过三毛名字的人大概不多。三个月中,仅三毛的作品,我读了《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和两本不同作者的三毛传。我与三毛在纸上相逢,见字如面,一见如故。
三毛从不是个被现代文明束缚的人,她冲破了原有思维模式的桎梏,重新回归自然。在她颠沛又传奇的人生中,完成了许多人的两个梦想,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段奋不顾身的爱情。她掌握七种语言,游历五十多个国家,出了几十本脍炙人口的书,有一个爱她胜过爱自己的老公。但对她的评价至今仍是褒贬掺半。可我认为: “对于这样一个本就不属于人世间的女子,我们这种凡人是没有资格评判与论述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尊重。”
我没有读完三毛集的原因是,难过又压抑。我和三毛建立起了跨越时空界限的友谊。作为朋友,看着她饱经沧桑的样子,真的很心疼。从《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开篇, 三毛就已经不再是那个曾经的她了。也就是说从荷西死后她就不再是那个为众人所熟悉的三毛了。三毛一共经历了七段或是八段感情(她与王洛宾的故事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没有一段是顺畅安稳的,新婚之夜丈夫在她的怀中永远闭上了双眼,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一段婚姻的第三者,相守八年的荷西葬身海底。总之, 一见三毛误终身的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三毛用她的一生告诉我:“要勇敢、要坚强、要乐观、要与自由永生相伴。”总有那么几个瞬间我觉得我认识她。就像她对撒哈拉的前世乡愁一样,我与她也许是前世的缘分。既羡慕她,又向往她,但我深知,那不是我的人生。我们都是唯心主义者,只不过她是主观唯心我是客观唯心。她可以如此洒脱,但我却不能如此自私。几十年后的今天, 16岁的我带着她的思想和希望,积极努力的活下去。谢谢你, 三毛。
—————致陈懋平
你的朋友,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