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苏武牧羊:“苏武既徙北海上,禀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于是便有了“苏武牧羊,扶节而歌”的故事。这却让我想起了初中语文古文翻译里也有这句话。
有一节课,语文老师讲解“扶节而歌”,说是打着节拍唱着歌。我认为老师讲解是错的,站起来纠正老师,说,“苏武牧羊,扶节而歌”是指苏武扶摸着汉使节杖,唱着悲凉的歌,而不是打着拍子唱歌。老师黯然。
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 其实,老师也没有错。战国时有个薛谭跟随秦青学唱歌(薛谭学讴)的故事。其中就有一句“扶节悲歌,声振林木”。意思是:(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学讴的故事原文是: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交衢,扶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是: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现在想起那时的傲慢与鲁莽,实在是惭愧不已。那位老师,后来去了青海某地支教,便举家安居此地,与我们那时的学生们都断了联系。薛谭尚有道歉的机会,而我却连道歉的机会也没有。
老师!您一切可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