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静下心来读李振西老师编著的《好教师是这样炼成的》。其中读到李老师写给爱研会老师的一封题为《我们也可以成为中国教育的脊梁》信,掩卷而思,感悟颇多。
在这封信中,李镇西老师主要阐述了他给爱研会老师在学习李振西时的几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学习李振西。在这里,李老师提到自己可值得其他老师学习的地方,首先是他有童心,他说自己喜欢和孩子打交道,离不开孩子。自问我是做不到,最起码达不到喜欢这种高度,也许就是不厌烦与孩子打交道。其次是他有爱心,从他的介绍中我反思自己对孩子是否做到有爱心了呢?答案是肯定的。的确,我是爱孩子们的,甚至超越了老师应该有的爱。但是,读到这儿更让我明白了自己对孩子的爱是狭义的,也可理解为爱护学生。再者是他有事业心,李老师,已经把工作、事业、生活融为一体,这应该才是真正教育工作者的境界。这不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李老师还谈到自己的教育生活,可以用做、思、读、写四个字来概括,他把“做”放在了首位,意味着实践才是教育生活的起点,后面的思、读、写都是从“做”开始的,没有了实践,其他都是空谈,都是没有意义的。而我们所欠缺的恰恰就是实践。
第二点建议:批判李镇西。李老师特别指出,对于他的著作,不能抱着“句句是真理”的盲从态度。他希望大家能够平视他的一切,冷静而理智的分析研究他的教育实践与观点。的确,我们的学习不能单纯地视为仰望与攀登,而要有一种理智的解剖精神。从工作角度来思考这一点,作为老师的我们,同样不可要求学生,甚至强制学生必须要他们完全接受自己的观点。
文中,李老师还对自己进行了深入的解剖,为老师们做出了榜样,用实际行动来指导大家如何学习,如何向一个人学习?
第三个建议:超越李镇西。他告诫大家,学习某个人并不是为了成为谁,否则就是学习的失败。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李老师还说,向优秀教师学习,主要是学习其教育思想,而不是机械的照搬其方法;其先进的教育思想也必须与自己的教育实际和交易个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实质性学习。
第四个建议:解放李镇西。在这里,李老师表明,教育上的万能钥匙是不存在的,不能把李镇西当做包治百病的神医。其实简单的说,教师自身的学习与成长,不可过度的依赖他人,毕竟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对某个人进行长期地、全方位的单独指导。
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一个人的学习,只有彻底解决了向谁学、什么、如何学的实质问题,才能达到真学习的状态,才会有以后的进步与成长。
不唯书,不唯人,不盲从,是李老师关于教师学习的基本观点。即使面对名家大师,也要有自己的思考与理解,千万不要完全套用他人的一切。因为成名的优秀人物走的是适合自己的路,里面有时代性与区域性的特点,他是结合自身的周边环境而创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当下的你。
我们不能把名师大家当做呼风唤雨的“英雄”,但是我们可以努力的接近他们,使自己的灵魂进高高上,使自己的心灵自由的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