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过去是过眼云烟,可这些烟在我眼里飘飘荡荡,始终无法散尽。
自从上大学远离故乡之后,就很难得再回到这个小城过上一段与世隔绝的日子。近期因为人生遇到重大转向,故乡便自然而然成为修整中转的地方。我不知道这次会在这里待多久,这个熟悉又陌生,走进来就像走进笼子的地方。
说来惭愧,这个住了将近二十年,被称之为故乡的地方,我其实并不十分了解。过去忙于学业,每天几乎都是两点一线,家里的电视机和妈妈的糖水明显比长了腿也不知道走哪儿的“外面”诱惑多了。想来这死宅的习惯也是成长环境决定,我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失去了向外探索的兴趣。
怀揣着一些歉疚和羞愧,我决定出去看看方圆十里的地方都在发生着什么。为什么这里的一切都不能跟我发生一些什么联结。
印象中,这条街道的样子从未变过,除了越来越多的商铺,越来越刺目的广告牌。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天翻地覆,这个小城就这样心安理得地保持着自己原本的面貌。
路边两个穿着校服,斜倚在自行车上的小女孩各自拿着手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这让我想起那会儿玩得比较好的小伙伴之间,也会在晚上吃完饭洗完澡之后互相串门,就站在门口百无聊赖地瞎侃,无非八卦或者互表心意,认定对方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永不背弃。原来不管哪一代人的青春,都有相似的经历,她们俩的样子只比当初的我们多了一部手机。
风吹在脸上有点湿热,我不再看她们,因为扑面而来的回忆好像又抑制了我的多巴胺,脑子里面那种闷痛好像专为回忆而生,不管好的还是不好的。再往前走,就是那条临渠的热闹小街,那里有各式各样的盗版光碟和琳琅满目的酸甜水果,小孩子喜欢这里是因为结束一天劳碌的长辈总会陪着他们出来凑凑热闹,当然,那些灯火照耀下的光鲜瓜果才是他们的目标。想来小孩子的愿望也不过吃好玩好,一天也就心满意足地度过了。
相比热闹的街面,我更喜欢躲在它背后的“乐园”。十多年前的小渠还干净清澈,两旁的绿化带中藏着供行人小歇的桌椅,树桩形状的。以前奶奶偶尔会带着我们找个没人的地方,静静坐着给我们讲故事。她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各种神秘传说如数家珍。我经常被吓得迈不动腿,越迈不动他们越是要丢下我,那时的绝望还常常会到梦里搅扰我。那时我就下定决心,将来一定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接触这些灵异故事,那些童年留下的阴影总是以各种形式折磨你,长大之后也不可恢复。
扯远了,我喜欢的当然不是这些灵异故事,而是闹市之中的流水声、洗衣声和笑闹声。我总觉得这是白天灰头土脸之后最治愈的时刻,就着昏黄的路灯和和熙的微风,这些声音就是最好的催眠曲,几乎每次我都很想躺在绿化带中的椅子上睡觉,要不是头上成群的蚊子盯着的话。
我在一排小摊中间找到一个缺口进来,绿化带早已像垃圾堆一样被废弃,整条渠也修筑了防塌工程,以前挤都挤不上的“洗衣宝地”也已经不再受欢迎,这个大婶应该很高兴没人跟她抢地方吧?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注意路过的各方交谈,我想知道生活在这儿的人都在关注着什么。忽而听到一句“凭什么”,声嘶力竭,理直气壮地。一捡破烂的老伯和一年轻女孩双手放在同一块纸皮上,女孩气势汹汹“我们的东西凭什么给你!”,使劲一扯,将纸皮夺回,傲娇得像夺得奥运会冠军。老伯一脸错愕,骑着小三轮慢慢离去。生活那么不容易,一个年轻女孩还不能深刻体会到。
走这一圈下来,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狂妄。这个耳鬓厮磨了将近二十年的地方,怎么可能跟我没有任何联结?目光所及之处,都能唤醒我那被信息世界掩盖,早已麻木的记忆。我爱这个地方,因为这里的生活也鲜活真实,因为这里承载了我整个童年和青春。
但我也怕这个地方,我怕一成不变的生活会把我变成安于现状、斤斤计较的人。那时的我会满足于跟小贩砍几毛钱的价而不计算时间成本,那时的我会为讨好所有人避免被人诟病而疲惫不堪,那时的我会做着不那么喜欢的工作还要兼顾各种拜佛名目。最终我会熄灭眼中的光,对外面的世界不再好奇,因为眼前的生活已经占据了所有时间,连喘息的间隙都不给。
动,才有机会变成不一样的自己,才有机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我也曾疑惑,或许这样的生活也没什么不好。但内心总有一个清晰的声音在提醒我,人只有这一生,如果你不用力活着,不拼尽全力去体验更多,那这辈子也很快就过去了,你真的甘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