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做一个新项目,期间因为一些事我们产生分歧,甚至发生了争吵。我的行事方式是,在行动之前尽量做好万全准备,把能想到的问题都提前解决,避免不必要的事件发生,提高效率和项目的通过率。而朋友的意思是,走一步算一步,遇到问题再解决,因为这是一个新的项目,我们过往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预设的问题可能不会发生。
之前我一直对这种行事方式嗤之以鼻,觉得这会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很多措手不及,浪费时间和精力,直到读了《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才发现,在某些方面来说,自己应该是陷入“完美主义”的隐性思维之中,对每件事都过于要求了。
这本书的作者斯蒂芬·盖斯著有《微习惯》一书,被翻译成17种语言,针对拖延、纠结等常见症状提出解决方案,并且,盖斯本人通过微习惯行动法则,从一个懒虫变成了更好的自己。《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列属微习惯系统丛书,剖析了行动困难者为什么会给自己设置多重障碍,完美主义思维如何影响行动等现象,并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以帮助更多的人脱离陋习,变成行动派。
我曾和盖斯一样,只有穿运动服才去健身房运动,担心表述问题而放弃主动交流,常常因为一件事没有想好便无限拖延行动……而这些,都是由“完美主义”导致的习惯性拖延。
完美主义加重心理负担
书中提到,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的罗伯特·希尔在结合前人经验和自己的研究后得出,完美主义者主要有两大类表现形式:
内心自觉的完美主义:整洁有序,追求卓越,计划周密,对他人要求过高
自我评价的完美主义:过失担忧,认同需求,父母压力,纠结不放
因为这些心理因素,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和别人的要求都高于常人,对目标会预期过高,例如高考生没有达到理想成绩,会患得患失,更有甚者选择结束生命;还有一些人在工作中郁郁不得志,因此破罐破摔浑浑度日。
完美主义者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对他们来说,只有实现设定目标或超出预期才能心满意足,而对细微的变化和进步通常视而不见。
盖斯认为,“人一生追求两样东西,舒适度和成长度,想成长就必须面对各种风险、不确定性及不适感,而完美主义待在舒适区内才有安全感。”
完美主义者追求内心舒适,无形中将自己束缚在舒适区内,一旦跨出舒适区追求成长,就会有明显的心理折磨。
完美主义会阻碍行动
完美主义者做事总有自己的规矩,哪怕是在小事方面:穿运动服才能运动,太阳不晒才能去户外跑步,书桌收拾干净才能开始办公或学习,在特定的场所才能有高效率……诸如此类的情形数不胜数。
然而,这些习惯,都会在无形中阻碍行动,我自己就有下班后想去运动,但因没穿运动服而放弃的经历。
书中提到,在动力策略中,如果心理和情绪没有达到一定的状态,不能促进行动。思维和情绪本身很容易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一旦发生变动,便会导致主观放弃行动。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最好的方法是“行动现行,给自己正反馈,进而促成积极情绪,引发更多行动”。
不完美主义更具有积极性
盖斯认为,不完美主义者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多个场景获得行动力,受到的压力小,获得成果大。”
不完美主义者的思维逻辑是:不那么在意条件和结果,而是更关注当下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掌控事情发展,完成远期目标。因此,不完美主义者进步的机会更多。
那么,如何培养自己成为一个不完美主义者呢?
相比结果,更在意过程
如果现有阻碍解决不了,重点去关注如何达成目标
不在意行动是否正确,先动起来
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更注重自己想做什么事,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那么在意时机是否恰当,更重视人物本身
针对完美主义的诸多表现,如“期待过高、纠结、认同需求、过失担忧、行动焦虑”等症状,《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中都给出了对应的具体建议和应对方法,其中有思维方面的调整,也有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接受自己和世界的不完美,才能拥抱更多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