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瓜洲“鲜”声夺人,江鲜一绝。
《扬州画舫录》曾有“三江营出鲥鱼,瓜洲深港出刀鱼”之说。江都鲥鱼已绝迹。
然而,每年三四月间,瓜洲沿线江面,总有些不多的刀鱼,顽强地从大海深处洄流至此。
刀鱼鳞极细,如银。出水时一闪一闪,体形修长若刀,因此得名。
清人称刀鱼“为春馔中高品”。长江三鲜中,最先吃到的便是刀鱼。
吃刀鱼,有时令界限。最好在清明前捕食,其时肉嫩刺软,无比鲜美。若过了清明,鳞刺逐渐硬化。除了吃时会卡人,鲜味也少许多。故扬州有“刀不过清明”之说。
“扬子江头雪作涛,纤鳞泼泼形如刀”。这诗如品刀鱼之味般鲜活。
想象那个柳丝初绿的时节,江涛如雪,渔舟竞发。归来时,篓里一片闪闪的白,那种愉悦心情,无可比拟。
02
刀鱼有很多种做法,以清蒸为上。清蒸刀鱼,只清亮亮地躺在瓷白盘子里,便惹人馋涎。
吃法上,汪曾祺《人间有味》中写道:十指大动,左手以筷夹定鱼头,提起来。右手用筷子从鱼头下,贴着鱼骨两边一抹,极利索,直到鱼尾。鱼肉便几乎完整地掉下来,搛一块,真叫个新嫩!天下居然有如此尤物——鱼肉几乎入口即化,满嘴鲜味。
清代诗人、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写道“刀鱼用蜜酒酿,清酱放盘中,如鲥鱼法蒸之最佳。”由此可见,清蒸,是刀鱼最佳做法。
除清蒸外,还有炸刀鱼、刀鱼圆、炙刀鱼、刀鱼汤、刀鱼豆腐等。
清代金陵人,畏刀鱼多刺,便用“油炙极枯”的极端做法,把刀鱼又炸又煎。如此,解决了刀鱼多刺的麻烦,但刀鱼的鲜美与营养也尽失去。
03
扬州的“没骨刀鱼”、“刀鱼煨面”都颇有名气,靖江一带据说还有刀鱼馄饨。只是很少有人见识过,只是凭想象洒些口水。
长江刀鱼,虽未绝迹,却一年比一年少了。在沿江一带,每到春季,菜场虽仍可看到刀鱼的影子,但那些多为湖刀鱼或海刀鱼,与瓜洲江刀鱼相差很多。
瓜洲江刀鱼,是个妙物,极珍贵,8000元一斤,吃过的朋友你口福不浅。
“老板,今天我请朋友们吃饭,先来10斤刀鱼……”
话一出口我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