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1、“和孩子做朋友”,这是最近很流行的说法,分享一下你认为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与孩子应该是怎样的相处方式呢?
我认为好的亲子关系是亦朋友亦师长。可以和孩子如朋友般想相处,尊重孩子,但是大的方向父母给孩子做引导,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2、分享一下你对“权威”和“尊重”的理解和实践。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这是使用权威。尊重是把孩子看成独特的个体,他有独立的个性和意志,不因孩子小就剥夺他的个人意志。
比如晚上孩子在做题,孩子想要用彩笔,我一直在告诉孩子用蜡笔,最后儿子听从我的意见。我在里面就使用了权威,我用自己的经验剥夺了孩子尝试体验的机会。如果孩子愿意尝试用彩笔又何尝不可呢,哪怕最后发现彩笔不合适这也比我直接告诉他要强。错误也是孩子学习的机会。后来孩子说,妈妈我不可以用彩笔吗,我说可以呀,你可以试下。这就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接纳最后的结果。
一个真正成熟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自然是有威信,而不需要通过威逼利诱强迫孩子听自己,也不需要完全听孩子的,养出一个小霸王。
父母拥有权威,而不是使用权威,这才是最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能和孩子真正成为朋友吗?
我认为是不可能的,父母的角色决定了你和孩子不可能真的像朋友一样,你是孩子的监护人,你需要教育和引导孩子,这是你的责任。
你可以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尊重孩子,但是你不能像朋友一样,事事都和孩子商量,让孩子完全决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否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事情是可以让孩子说算的 —————孩子选择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等
而有些事情,是不需要和孩子商量的,父母需要拥有权威的—————选择什么教育,孩子的作息习惯和玩具选择,家里饮食的安排等
你要清晰地知道,孩子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知道你的孩子该干什么,而不是任由孩子说了算。
哪些事情应该由父母做主,哪些事情应该由孩子做主呢?那就要看孩子的年龄以及孩子能不能负得起这个责任了。
拥有权威会让孩子有安全感,他会知道界限在哪里,会知道遇到的事情,父母会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而使用权威则会让孩子恐惧,损害亲子关系,父母如果经常对孩子使用权威,对孩子的性格会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父母使用权威的时候,孩子有几种回应方式:反抗,退缩,屈服 不管是这三种当中的哪一种,遇到冲突的时候,都没有办法好好的去和对方进行沟通,要么打,要么逃,要么忍,而如果没有后续的自我成长,这样的模式会持续孩子的一生。
如果父母的压制不是特别严重,或者是孩子天生就有反抗精神,他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很叛逆的人。
可是如果父母压制特别严重,或者孩子本来就是容易逃避的人,他就有可能变成一个很容易退缩逃跑的人。
还有一些孩子分化成第三种类型的人,就是屈服的人。
我们讲了不要对孩子使用权威,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不对孩子使用权威,那是要和孩子做朋友吗?
和孩子做朋友,让孩子快乐成长,这是很多受新教育影响的父母的观点。那么父母能和孩子真正成为朋友吗?
我认为是不可能的,父母的角色决定了你和孩子不可能真的像朋友一样,你是孩子的监护人,你需要教育和引导孩子,这是你的责任。
你可以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尊重孩子,但是不能像朋友一样,事事都和孩子商量,让孩子完全决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否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我曾经在幼儿园工作过很长时间,我见过不少家长来考察幼儿园的时候,问孩子:“宝贝,你喜欢这个幼儿园吗?你上这个幼儿园好吗?你觉得这个老师怎么样?”
如果孩子说好,我喜欢,他们想也不想就定了。如果孩子说不好,我不喜欢,他们立马就会换一家再参观。
可是你要知道,孩子今天说喜欢,明天可能就不喜欢了,他能判断这个幼儿园到底适不适合他?这位家长也是心大,上幼儿园这么大的事情,让一个三岁孩子来决定!
家长这么做的本意,是为了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做主。可是,对孩子来说,这压根不是尊重,这是压力,非常大的压力。父母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孩子来承担。
因为选择就意味着责任,并不是我选了这个幼儿园,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的,不是这样的,一分选择就意味着一分责任。在孩子小时候,有些责任孩子能负担的,有些责任,他负担不起。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事情,是可以让孩子说了算的,比如,孩子选择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这些是孩子可以说了算的。
而有些事情,是不需要和孩子商量的,父母需要拥有权威的。比如,选择什么教育,孩子的作息习惯和玩具选择等等。你要清晰地知道,孩子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知道你的孩子该干什么,而不是任由孩子说了算。
哪些事情应该父母做主,哪些事情该由孩子做主呢?那就要看孩子的年龄以及孩子能不能负得起这个责任了。
举个例子,我有个学员经常问孩子:
“宝贝,咱们中午吃什么?”
“晚上咱们吃什么菜呢?”
“咱们去哪个餐厅吃饭呢?中餐厅还是西餐厅?肯德基还是麦当劳呢?”
孩子有时候不回答她,有时候回答了,但是到了吃饭的时候又说话不算话。明明他自己说了要吃米饭的,可是吃的时候又哭着喊着要吃面条,搞得大人很愤怒,明明是你自己说要吃米饭的,你这到底是要搞哪样?你说了要做米饭的,你就必须给我吃下去!
于是这个无比尊重孩子的妈妈瞬间转变成了一个权威型的妈妈,对孩子发完火后,后悔了,于是下一顿饭更加尊重地一定要问清楚孩子要吃什么,做饭变成了他们家大家都头疼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明明自己说了要做米饭,最后又不吃?想象一下,如果是你自己,每天你婆婆都问你:中午咱们吃什么?主食吃什么?菜吃什么?晚上咱们吃什么?菜吃什么,要不要做个汤?做什么汤?
请问,你感觉如何,会不会觉得有点烦?孩子也是这样的,他不需要那么多的选择,这些事情,他需要父母负责安排好。
所以,家里饮食怎么安排父母需要拥有权威,你做什么他吃什么。你让孩子来安排一家人的饮食,他很难负起这个责任,他会觉得压力很大。
可是如果是在餐桌上,孩子说“这个菜我不想吃,我想吃那个菜”,可不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主?当然可以。
父母要做的是保证端上餐桌的菜是适合孩子吃的,保证营养均衡,这个是父母拥有权威的部分。如果孩子不想吃西兰花,你逼着他吃,这个就是使用权威了。
所以,拥有权威和我们上节课讲的权威法,是有区别的。权威法是使用权威,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天然的就拥有权威,他们自然会崇敬拜仰父母,但是父母不能因此就对孩子使用权威,逼孩子听话。
这就好比我比你力气大,这是我拥有力量,这个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我比你力气大,我给你打一顿,这个就是有问题的了。
父母拥有权威而不使用权威,这才是最好的亲子关系。
就拿前面我们说的孩子选幼儿园的那个一个真正成熟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自然是有威信,而不需要通过威逼利诱强迫孩子听自己,也不需要完全听孩子的,养出一个小霸王。
拥有权威,而不使用权威例子来说,父母拥有权威就是父母知道,我需要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
带孩子去参观的时候,不会问孩子这个幼儿园怎么样,好不好,而是会去观察孩子的反应怎样,这个幼儿园的老师是不是真的爱孩子,理念是不是与我们家庭一致,环境如何,以及接送方便等。最后做决定的时候,也不会去问孩子,而是综合考虑之后,将决定告诉孩子。这是父母拥有权威的部分。
不使用权威就是,如果孩子说:“不,我不想去这个幼儿园,我不喜欢这个幼儿园!”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去,而是倾听孩子,看看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只要不是幼儿园真的有问题,该上还得上,不要随便改变主意。
一般来讲,父母是用心选择过的幼儿园,孩子是很少会出现真的不想去某个幼儿园的,除非他是不想上幼儿园,或者是家里有人舍不得他上。
我也遇到有孩子四五岁还没上幼儿园,妈妈说没办法啊,他不想上。这个就是父母的责任了。父母需要去评估你的孩子到底有没有准备好,该不该上幼儿园,而不是孩子说了算。
所以这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拥有权威会让孩子有安全感,他会知道界限在哪里,会知道遇到事情,父母会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而使用权威则会让孩子恐惧,损害亲子关系,父母如果经常对孩子使用权威,对孩子的性格会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父母使用权威的时候,孩子有几种回应方式:反抗,退缩,和屈服。
刚开始父母打压孩子的时候,孩子都会反抗,一两岁的孩子就会说:“我不!我偏不!我就不!”
如果父母的压制不是特别严重,或者是孩子天生就有反抗精神,他很可能变成一个很叛逆的人。未来在公司遇到领导对他不公平,他就有可能会很愤怒的反抗:“凭什么这么对我?”也有可能和领导或者同事遇到冲突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谁怕谁?大不了鱼死网破!———— 反抗型的人
如果父母压制特别严重,或者孩子本来就是容易逃避的人,公司不公平?好吧,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老公对我不好?好吧,离婚,我就不相信嫁不出去了!————退缩型的人
还有一些孩子分化成第三种类型的人,就是屈服的人。好吧,都是我的错,都是我不好,谁不高兴都是我的错。遭遇家庭暴力?算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为了孩子,不忍能怎么办呢?还是忍了吧!————屈服型的人
不管是这三种当中的哪一种,遇到冲突的时候,都没有办法好好的去和对方进行沟通,要么打,要么逃,要么忍,而如果没有后续的自我成长,这样的模式将会持续孩子的一生。
事实上,很多父母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搞反了。在孩子面前完全没有权威,到底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孩子的发展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却是完全不清楚的。
因为搞不定孩子,所以经常对孩子使用权威,打骂孩子,却没有真正的权威,这样的养育不出问题才是怪事。
一个真正成熟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自然是有威信,而不需要通过威逼利诱强迫孩子听自己,也不需要完全听孩子的,养出一个小霸王。拥有权威,而不使用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