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南的一个小县城里,有一条叫禹门巷的街道,这条不起眼的街道里有一家小小的理发店。店主是一位长相魁梧的东北大哥,浓眉大眼,颧骨突出,说话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他叫老李,70后,从事美发行业已经30年了。虽然他经营的理发店不大,装修也不豪华,但却是这条街上最有人情味的地方。
老李的故事,要从他孤身一人从东北到陕南说起。那年他36岁,背井离乡,带着一身理发手艺,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初来乍到,他没车没房,甚至连一口地道的陕南话都听不懂。但他有一颗踏实肯干的心,靠着勤劳和真诚,渐渐在这座小城站稳了脚跟。
在陕南小城,他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的妻子。那时,他36岁,妻子24岁。当时老李总觉得自己又老又穷,还是个外地人,配不上年轻漂亮的她。更何况,她的父母一开始也并不看好这段感情。老丈人曾直言不讳地对女儿说:“你跟他结婚,过两年他跑回东北了,你也跟着走了,你这闺女我不就白养了?”但老李的妻子却坚定地选择了他,甚至结婚时没要一分钱彩礼。
婚后,老李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他没有回东北,而是在陕南买了房,安了家,生了孩子。如今,他们已经有一对可爱的儿女,老丈人也从最初的反对变成了支持,甚至每次见到外孙外孙女都笑得合不拢嘴。老李常说:“我现在儿女都有了,一家人在一起,心里敞亮。这都是我媳妇的功劳。”
老李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有些拮据。他的理发店生意时好时坏,有时一天也没几个顾客。每当这时,老李就会有些焦虑,但他的妻子总是用她那乐观的态度安慰他:“愁啥呢?饿着你啦?”她从不抱怨生活,也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她的衣服大多是百八十块钱的,也从没买过什么金项链、金戒指。她说:“孩子们健健康康的,家庭和睦,不吵架,我们自己身体没啥毛病,比什么都强。”
老李和妻子的感情一直很好。他从小在父母争吵的环境中长大,深知家庭不和对孩子的伤害。因此,他格外珍惜现在的家庭氛围。他说:“夫妻千万不能吵架,吵架对孩子影响不好。两口子相处,要互相谦让,你对了也是错,你错了也是错,反正没你对的。只有这样,关系才能处好。”妻子也常常提醒他:“黑的就黑的,白的就白的,犟那有啥用?赢了对方,却输了感情。家和万事兴。”
在理发这个行当里,老李算不上时髦。他穿着朴素,发型普通。有人问他:“你咋这么土呢?理发师不都应该很酷吗?”老李笑着回答:“真正的高手就是你看不出他本来的样子!”他从不觉得自己的理发手艺有多高超,但他始终坚守一点:不让顾客难看。他说:“对顾客要心诚一点,不要搞那些虚情假意,让人家充值啊办卡啊。钱嘛,多少都够花,多少也不够花。重要的是睡觉踏实,不亏良心。”
老李说,“大道理我不会讲,但我相信,无论做什么,都要用心去做。剪头就把头发剪好,烫头就把头烫好,把心思都用在该用的地方。不能把你的道、你的本心给弄没了。” 老李的“道”,其实就是他做人的本分。
这是一个平凡人的故事。老李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也没有大富大贵的生活,但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幸福。他的幸福,源于对家庭的珍视,对妻子的感激,对工作的敬业,以及对生活的知足。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平凡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只要你用心去经营,用爱去感受。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老李用他的朴实和真诚,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简单却深刻的生活哲学:知足常乐,用心用情,坚守本分,保持真善美。这或许就是平凡人最不平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