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苏 连续两天,李咏、金庸两位名人相继离世,悲伤情绪笼罩着朋友圈,有人在告别,有人在感慨。这两天一直都很丧,李咏是我最爱的主持人,金庸的作品也是从小时侯看着长大的,很多作品对我影响至深。
面对死亡这个话题,总是那么的沉重。去年上映的迪斯尼动画《寻梦环游记》是我特别喜欢的电影,虽然是死亡题材的影片却是非常温暖的。它给了死亡很美的注解:只要有家人牵挂你,你便会在亡灵世界永远活着,直至百年后,你的家人在那个世界与你团聚。而遗忘,则是最大的死亡。
名人的离去总会提醒着我们生命易逝、人生无常,而是不是能得到很多人关注或许就在于他们的知名度有多大,影响圈有多大。前一段时间臧天朔、师胜杰等前辈的离去也有人在稀稀拉拉的纪念,87岁的林俊德院士去世前还一直在工作,大家感动于他的执着、敬业,更为尊敬的是他的责任感。只不过有很多人大家不知道而已。
但是大家的能悲伤多久,能记得多久呢?悲伤过后还是该吃吃,该喝喝,该干嘛干嘛,日子还是一如往常。其实,经历的多了,看的多了就会发现,生老病死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习惯就好。我们在感慨生命易逝的时候,它是不是也在以另一种方式提醒着我们,哦,原来有一天我也会死的。
“死” 这件事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宿命,所以,面对生命的无常,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要“向死而生”的活着。这是海德格尔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死”的概念来激发我们内在“生”的欲望,以此激发人内在的生命活力。既然早晚有一天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为什么不能活的更自由,努力活出生命最好的状态?
我常常会这样问自己:如果你的人生只剩下一天了,你会做什么?或者,当你知道自己生命的大限之后会有什么改变吗?
我的答案是: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成为你真正想成为的人。
当人生即将落幕的时刻问问自己的内心有没有因为没有做过什么事而感到遗憾?那件事就是你真正的热爱,是需要为之奋斗的目标。
回顾自己的一生,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是你为了某一个目标的坚持;
是你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是回过头来看依然觉得很热血的岁月;
是你忍不住想给自己点赞的欣喜。
人生本来就是无意义的,意义只不过是我们赋予它的。特别喜欢许三多的论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究竟怎么是好好活,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找到自己的那个点就好啦,我们才会在终将逝去的生命里活出自己的腔调。
有人可能说我是为了工作,我要去体验更多,看更多的风景,遇到更多有趣的人,吃到更多的美食。正是因为人生这么的丰富,所以活着才有意义啊。
用尽全力去活出最好的自己,你最想要的生命状态。这才是不辜负生命。
这两天一直在单曲循环一首歌《好久不见》,陪了我十年的歌。总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翻出来听一阵子,想念那些已经消失不见的人。那种感觉就像别人都在向前走,只有我一个人停在原地,我还以为一切都还在,还可以彼此寒暄,还不愿意把已经过去的远远甩在身后,可是现实终究是经不起消磨的,再回头一看,那些支离破碎的画面再也无法拼凑完整。
即使我知道,过去的一定会过去的,当再次想起时也不再难过,但是,总要有那么一段时间,你选择让它过不去,自己跟自己较劲。也总有些人的出现 ,让你忍不住伤心和交心,说不清为什么,就是会时时放在心上。缘分这个东西散了就是散了,能被人记挂在心上,已是很好的运气。
是啊,人生就是不断失去和告别的过程。这就是人生的常态,你总要接受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一些人离开,消失。后来才懂得人生最难的是久别重逢,大多数人都是走着走着就散了,甚至没有告别。
要知道,再漫长的故事也有完结的时候。行驶的再慢的列车,也有一个又一个的站台,再亲密无间的旅伴有分开的时候。旅途上经历的事情可能会被我们遗忘,旅途上学到的东西,我们却将它记在心间。所有来到你身边的人,都是那个对的人,都是帮助你认清自己,完成生命的修行的。
村上春树说,哪有人会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人生终究是面对离别的。当我们知道一切终将会失去,就会以一种悲观的心态乐观的活着。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明天和意外,永远都是无解的悬案。怎么办呢,就让时间放马奔腾,该来的总是要来,该走的总是会走,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接到命运馈赠的时候宠辱不惊,又能在不得不离开之际,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