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作品为作者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深度工作》是一本关于如何利用专注力进行高效工作的书,它是信息碎片化时代的自控力、专注力、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的指南,教会我们如何有效利用每一点脑力,高效完成工作目标。
深度工作能够保证我们在专注无干扰的情况下工作,技能能够通过专注得到迅速提升,让我们能够进行一些高难度高价值的产出,在短时间内高质高效地完成大量工作,体会到心流状态。
深度工作能力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深度工作可以创造出不可复制的价值,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稀缺性人才。只有掌握好我们的时间,才能掌控我们的生活,从而掌控我们的人生,让我们成为人生赢家。
这本书我一共花了两周多时间读完,听完了导读课。通过这本书我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是拒绝和简化了一些浮浅事情,多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的真正产出,做少而正确的事情,停止了很多低质量的努力,转而做高价值的事情。
其次是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所在,聚焦于自己的优势,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格局,让自己能够勇于破局,越来越有竞争力,走向更加高维的人生。
最后,是学会了任务分解,提高了执行力,懂得了最佳的工作完成时间是昨天,圆满完成工作是本分,高质高效完成工作才是能力,不再安于现状,原地踏步,而是努力寻求突破,拿数据和业绩说话,实现不断进步和超越。
01 保持专注的深度工作法,
让忙碌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行动是打败焦虑的最好武器。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哪里,我们的产出就在哪里。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懂得深度工作的人才能成为人生赢家,他们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有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并且能够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流量裹挟,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微信、抖音、邮件等社交媒体随时都在发布各种消息;我们每天都要与各种人沟通和互动;而我们身处在开放式的办公环境里,这些深度工作的影响因素让我们无法进行沉浸式、不受干扰的深度工作状态。
从工作状态看,深度工作是在专注,不受打扰的情况下工作,而浮浅的工作总是避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干扰。比如你正在准备一个总结报告,突然被其它同事通知去开一个无关紧要的会议,而这个会议是临时通知的,并不再你的日程里面,你只能放下手中正在进行的工作,去参加会议,回来后继续做被迫中断的工作又需要你投入更多地时间重新启动。
从工作的结果看,深度工作能够让我们的技能得到提升,而浮浅的工作则是毫无创新性,简单地可以复制粘贴的工作。你在工作中负责的是产品设计的改进,产品工艺的优化,还有各种性能和质量的提升,而你的一些同事从事的工作就是简单的零件装配工作,在流水线上把固定的零件安装到同样的位置并且拧紧,你做的就是深度工作,而你的同事则是在进行浮浅工作,长期下来,你能够成为领域的专家和技术高手,而你的同事却毫无成长,日复一日干着同样的工作。
从工作难度看,深度工作从事的都是高难度的工作,而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并不高。你设计一个产品和工装,你策划一个项目的方案,这些都是难度较高的工作,很难被替代,而让你负责召开会议,写写会议纪要,管理档案资料,端茶倒水倒咖啡等,这样的工作就属于浮浅工作,公司安排一个大专学生,每个月给出几千的薪水就能做的杂活。
从工作的速度和质量看,深度工作能够让我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而浮浅的工作经常会被一拖再拖,超过预算工作时间很多也无法按时完成,因为完成工作时状态非常专注,深度工作往往完成质量很高,经常让工作者处于心流状态,而浮浅工作的人则容易频繁出错,也容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做事情没有规划性和计划性,导致产出效率很低。
当我们掌握深度工作的方法时,我们就会通过四个基本的工作原则,让我们远离一些低质量的活动,多去关注高质量的事情。
原则一:选择模式,建立起深度工作的仪式感,采用固定惯例进行工作,形成习惯,强化执行,减少启动浪费时间精力。
原则二:拥抱无聊,避免低价值刺激活动的吸引,通过冥想和训练记忆能力来训练我们的头脑,让我们深度工作的能力更强。
原则三:远离社交媒体,权衡利弊,减少时间浪费。
原则四:摒弃浮浅工作,采用量化考核深度工作。
02 容易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要多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社交媒体给我带来的好处就是让我们能够远离无聊和孤独,随时随地都能够查阅到各种信息和资料;也能够联系到远隔千里之外的朋友;社交媒体上我们可以使用的资源也越来越多;我们用于沟通和维系关系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越来越多。
短视频、微信、电子邮件等让我们碎片化阅读和思考的时间逐渐增多;很难在沉浸下来认真做完一件事情,读完一本书;让我们分心的事情越来越多,我们很容易都陷入到了焦虑和emo的状态。
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里面炫耀,晒孩子、晒旅游、晒穿搭、晒包包、晒美貌、晒身材、晒财富,持续性地攀比,
也有人是因为空虚寂寞,总是要刷一下手机,从朋友圈和微信群里面了解他人都在做什么事情,偷窥他人的生活,唯恐自己被踢出局,担心因为没有点赞和评论错过一些朋友的消息,或者被朋友们永远排斥。
我们把大量的时间沉浸在了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面,却忘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现实,忘记专注于手头的事情。
我们会花数十分钟的时间去编辑一条朋友圈,我们过于关注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用美颜和滤镜打造自己的虚假人设,我们像演员一样表演生活,渴望得到他人的羡慕。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面具戴久了,就会长在脸上,再想摘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我们没有必要因为渴望得到认可而去伪装自己,去做讨好和迎和别人的事情,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我们的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他人的赞同与否定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我们应该去做真实的自己,去做灵魂热爱的事情。
我们要多远离社交媒体,多去做那些让我们变好的事情。用舒服的姿势躺着或者坐着玩手机、追剧的时候固然是很快乐,但是长期的懒惰会让我们长出一身肥肉,我们要多坚持运动健身,减少胡吃海喝和久坐不动,才能成功把体重减下来,让身材变好,让自己身体更加健康。
读书写作是一件需要我们多看多动笔的事情,我们只有通过不断海量输入,不断练笔,才能让自己熟能生巧,文章写得越来越好。
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他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量变引起质变,你的每一分努力,都有可能创造奇迹,你今天所有得努力,你读过的每一本书,你练过的每一次笔,都是在为未来扑救一条条梦想之路。多读书,让我们的人生拥有更多的可能。
早起和自律是件很难坚持得事情,我们羡慕别人能够通过很难得考试,学习到很复杂得技能,让他们的人生多了更多的选择,也变得更加精彩,我们却没有去关注他们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
《深度工作》一书告诉我们:“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如果你感到累就对了,因为你的坚持,你每翻过的一个山坡,都会让你的人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浮浅的工作很容易就被淘汰了,比如高速公路上的收费员大姐,在自己下岗后痛哭说自己说了收费什么都不会,还有景区的售票员等等,这个时代抛弃你连声再见都不会说。
所以,坚持锻炼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和脑力,可以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有价值感,身价倍增。
,03 培养深度工作的能力,
你的坚持终将美好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呢?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一共有4种模式可供我们选择:
第一种是节奏模式,是闹中取静的普通人的模式,一天利用2-3小时无人打扰进入深度工作状态,比如每天早起1小时,进行阅读写作,形成适合自己的生物钟和工作节奏。
第二种是双峰模式,如果你是上班族,可以在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在工作的时候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工作,在休息时尽情休息。
第三种是记者模式,境随心转,只要坐下来就能随时进入深度工作的模式,这是最高境界。
第四种是禁欲模式,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闭关修炼,封闭在别人联系不到你的地方,让自己与世隔绝进行深度工作,很多作家在写书时就经常去一个深山老林的小木屋,切断社交网络,进行写作。
其次,我们要把深度工作内化成为习惯。
确定执行深度工作的地点和时长,比如把卧室的书桌作为深度工作地点,提醒自己该深度工作了。
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在这个时间段内要求自己保持专注于当前的工作之中。
给工作设置规则和程序,比如设置在3个小时内切断一切网络,在专注于一件事情上,通过长期刻意练习形成习惯。
在进行深度工作时要选择大脑清醒的时间,远离网络,选择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在启动之前确定要工作多久时间,并制造仪式感。
再次,明确深度工作的目标,把精力放在极端重要的事情上面,使用可控性强的引领性指标,作为评分标准,把计分表放在显著的位置,每天记录自己深度工作的时间,通过复盘总结,理清自己做的好还是坏,进行不断改进。
比如给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的关注点,比如设立在一年内考过中级经济师和通过心理咨询师考试等,完成了就给自己奖励。
设定目标时要采用引领性的指标,就是达成预定目标之间的阶段性指标。
比如可以把一年减肥40斤已描述结果为指标改为每天通过锻炼消耗的热量要超过1000千卡,每天摄入的食物热量不要超过1200千卡,坚持低糖、低盐、低碳水的健康饮食。
比如把每年发表10篇10万+爆文到大平台上的目标,更改为每周读多少本经典书籍,每天练笔多少字,每天拆解多少文章,更容易实现目标。
通过设置计分板的方式来定期回顾自己的工作结果,每周都要在计分板卡片上做简单标记,记录自己当周的深度工作时间,我们可以借助番茄钟和专注森林等小工具来锻炼自己深度工作的时间。
最后,当完成深度工作时,允许给自己一些奖励来激发自己持续保持深度工作的能力。
比如完成深度工作后,可以适当休息和聊天休息;举行完工仪式,对物品进行整理收纳,做下一次深度工作的计划等;让身体松弛下来,彻底放松,为下一次深度工作积蓄能量。
深度工作是我们效率加倍的秘密武器,能够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有价值,成为现代社会稀缺的人才,在职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作者:陌小诺,用脚步丈量世界,用文字思考人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赚万贯钱,用有限的人生体验不一样的精彩!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