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区块链中算法的学习
1.ECDSA椭圆曲线加密算法
椭圆曲线要形成一条光滑的曲线,要求x,y取值均为实数,即实数域上的椭圆曲线。但椭圆曲线加密算法,并非使用实数域,而是使用有限域。按数论定义,有限域GF(p)指给定某个质数p,由0、1、2……p-1共p个元素组成的整数集合中定义的加减乘除运算。
假设椭圆曲线为y² = x³ + x + 1,其在有限域GF(23)上时,写作: y² ≡ x³ + x + 1 (mod 23)
此时,椭圆曲线不再是一条光滑曲线,而是一些不连续的点,如下图所示。以点(1,7)为例,7² ≡ 1³ + 1 + 1 ≡ 3 (mod 23)。如此还有如下点:
(0,1) (0,22) (1,7) (1,16) (3,10) (3,13) (4,0) (5,4) (5,19) (6,4) (6,19) (7,11) (7,12) (9,7) (9,16) (11,3) (11,20) 等等。
另外,如果P(x,y)为椭圆曲线上的点,则-P即(x,-y)也为椭圆曲线上的点。如点P(0,1),-P=(0,-1)=(0,22)也为椭圆曲线上的点。
其中的y² ≡ x³ + x + 1 (mod 23)意味着要让y² mod 23 的值等于x³ + x + 1即可,那么我们已知了x的值,可以直接获得y的值,通过python可以简单的得到相应的内容
if __name__ == '__main__':
modnumber = input()
x = input()
for num in range(0, 2323):
if (int(x) ** 3 + int(x) + 1) % int(modnumber) == (num ** 2) % int(modnumber):
print(num)
通过依次输入我们想要计算的x的值,就可以得到上面的那些点,不需要我们去计算,之后我们通过python进行绘图,得到一个点集图:
计算xG
相关公式如下:
有限域GF(p)上的椭圆曲线y² = x³ + ax + b,若P(Xp, Yp), Q(Xq, Yq),且P≠-Q,则R(Xr,Yr) = P+Q 由如下规则确定:
Xr = (λ² - Xp - Xq) mod p Yr = (λ(Xp - Xr) - Yp) mod p 其中λ = (Yq - Yp)/(Xq - Xp) mod p(若P≠Q), λ = (3Xp² + a)/2Yp mod p(若P=Q)
因此,有限域GF(23)上的椭圆曲线y² ≡ x³ + x + 1 (mod 23),假设以(0,1)为G点,计算2G、3G、4G…xG等等,方法如下:
计算2G:
λ = (3x0² + 1)/2x1 mod 23 = (1/2) mod 23 = 12 Xr = (12² - 0 - 0) mod 23 = 6 Yr = (12(0 - 6) - 1) mod 23 = 19 即2G为点(6,19)
计算3G:
3G = G + 2G,即(0,1) + (6,19) λ = (19 - 1)/(6 - 0) mod 23 = 3 Xr = (3² - 0 - 6) mod 23 = 3 Yr = (3(0 - 3) - 1) mod 23 = 13 即3G为点(3, 13)
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相加的结果
椭圆曲线加解密算法原理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原理如下:
设私钥、公钥分别为k、K,即K = kG,其中G为G点。
公钥加密:
选择随机数r,将消息M生成密文C,该密文是一个点对,即:C = {rG, M+rK},其中K为公钥
私钥解密:
M + rK - k(rG) = M + r(kG) - k(rG) = M 其中k、K分别为私钥、公钥。
椭圆曲线签名算法原理
私钥签名:
1、选择随机数r,计算点rG(x, y)。
2、根据随机数r、消息M的哈希h、私钥k,计算s = (h + kx)/r。
3、将消息M、和签名{rG, s}发给接收方。
公钥验证签名:
1、接收方收到消息M、以及签名{rG=(x,y), s}。
2、根据消息求哈希h。
3、使用发送方公钥K计算:hG/s + xK/s,并与rG比较,如相等即验签成功。
签名过程
假设我们要进行签名的字符串为“HelloWorld”,DSA签名的第一步就是要将要签名的信息得到一个消息摘要;摘要生成之后,应用签名算法对摘要进行签名;生成一个随机数,并利用这个数字计算出两个大数r和s,并使用r和s生成对消息摘要的签名
验证过程
我们需要将传过来的信息进行分离,也就是从签名中分离出r和s,然后利用公开的秘钥信息和s计算出r,如果值都是相对应的,那么验证成功
整体代码流程如下:
func main() {
message := []byte("HelloWorld!")
key, err := NewSigningKey()
if err != nil {
return
}
signature, err := Sign(message, key)
fmt.Printf("签名后:%x", signature)
if err != nil {
return
}
if !Verify(message, signature, &key.PublicKey) {
fmt.Println("验证失败!")
}else{
fmt.Println("验证成功!")
}
}
主函数当中我们定义了三个函数,也就是我们要执行的三个步骤,首先是定义了一个NewSigningKey()函数,具体实现如下:
func NewSigningKey() (*ecdsa.PrivateKey, error) {
key, err := ecdsa.GenerateKey(elliptic.P256(), rand.Reader) // 借助曲线和随机数生成
return key, err
}
其中借助的是crypto/ecdsa的package,函数GenerateKey的参数有两个,一个是借助使用的椭圆曲线,在这里使用的是P256,另外一个参数是生成一个随机数,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个随机数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要对其生成的内容进行签名Sign()函数,具体实现如下:
func Sign(data []byte, privkey *ecdsa.PrivateKey) ([]byte, error) {
digest := sha256.Sum256(data)
r, s, err := ecdsa.Sign(rand.Reader, privkey, digest[:])
if err != nil {
return nil, err
}
// 计算出两个大数r和s。将r和s拼在一起就构成了对消息摘要的签名。
params := privkey.Curve.Params()
curveOrderByteSize := params.P.BitLen() / 8
rBytes, sBytes := r.Bytes(), s.Bytes()
signature := make([]byte, curveOrderByteSize*2) // 制造一个大的空间signature
copy(signature[curveOrderByteSize - len(rBytes):], rBytes) // 前半部分存放rbytes
copy(signature[curveOrderByteSize*2 - len(sBytes):], sBytes) // 后半部分存放sbytes
return signature, nil
}
当中借助随机数,以及两个大数r和s,r占据前半部分,s占据后半部分,最终生成一个完整的签名
最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验证:
func Verify(data, signature []byte, pubkey *ecdsa.PublicKey) bool {
digest := sha256.Sum256(data)
curveOrderByteSize := pubkey.Curve.Params().P.BitLen() / 8
r, s := new(big.Int), new(big.Int)
r.SetBytes(signature[:curveOrderByteSize])
s.SetBytes(signature[curveOrderByteSize:])
// 从宏观上看,消息的接收方从签名中分离出r和s,然后利用公开的密钥信息和s计算出r。如果计算出的r和接收到的r值相同,则表示验证成功。否则,表示验证失败。
return ecdsa.Verify(pubkey, digest[:], r, s)
}
这就是对解析出来的两个值进行验证,发现前后是一致的,那么就说明是成功的。
最终执行的结果如下:
以上就是对于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