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这两个字大家也不陌生,有时用来夸奖他人,有时也是个人追求。自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没有它,一切纪律都会变得形同虚设。
许多公众号上都发表过有关自律的文章,里面有讲到名人的自律故事,前几个月,我看到一个微博热搜:#马浚伟真正的时间管理大师#,当时看到这个热搜标题,顿时冒出一个问号,马浚伟是谁呢,噢,点进去一看,是TVB里的老面孔,出演过98版《鹿鼎记》。马浚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位巴士司机,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身患重病。由于家境一般,马浚伟在读完中学后便开始为生计奔波,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这让他从小就对家庭和父母有一份责任感。马浚伟以歌唱比赛冠军歌手的身份进入娱乐圈,可见其在音乐上非常有天分。但就在他刚出道时,签约的唱片公司为了博取眼球,增加噱头,为他策划了一句宣传语:他不是刘德华,他不是张学友,他不是李克勤,他是马浚伟。不出意外,这句口号随即引来刘天王、张天王和李天王粉丝们的强烈反弹,造成了华语音乐史上著名的“翻车”事件。
此后数年,马浚伟只要开唱就会引来嘘声,在接拍《鹿鼎记》之前,他对娱乐圈已经心灰意冷,准备随时退出。他说过:“刚入行时的宣传口号得罪了很多人,被人唏嘘,我难过得哭了。两年合约期满,我想退出,想不到监制找我演《鹿鼎记》中的康熙,我都不抱什么期望,想不到反应好,就这样留下了。”刚刚凭借《鹿鼎记》咸鱼翻身的马浚伟,不久便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至暗时刻”——母亲在经受多年病痛折磨后,最终撒手人寰。马浚伟的母亲是在一次关键手术后离世的,她原本拒绝做这个手术,并斥责马浚伟:“你是不是想要我死?”但在马浚伟的哭求下,母亲最终答应做手术,没想到动完手术后就离开了。母亲的离世从根本上改变了马浚伟的人生,他在沉痛和内疚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每天酗酒,足不出户,最终患上了严重的惊恐障碍和抑郁症。
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马浚伟的抑郁症在七八年后痊愈,但惊恐障碍至今时有发作,遇到情绪波动和不开心时,就会心跳加快,手脚麻痹,并伴随眩晕,严重的时候需要服药。马浚伟坦言20年来,自己已经经历了上千次的惊恐障碍发作,“已不是那么害怕死亡,我会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尝试跟这个病共存。”
母亲的离世对马浚伟来说,始终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母亲去世十多年后,马浚伟根据他和母亲的经历,创作了舞台剧《生前约死后》。创作这个剧本让马浚伟时常陷入痛苦之中,他曾三次因无法面对回忆、惊恐障碍发作而停笔,好在他最终坚持了下来。
2019年,马浚伟又自编自导自演,将《生前约死后》改编成了同名电影,并参加了今年内地举办的金鸡百花电影节,这是马浚伟首次担任电影导演。“患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但抑郁症是能被治愈的,我希望通过这部戏告诉大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自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马浚伟透露了制作这部电影的愿景。
现实中的马浚伟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尽管他在读完中学便走入社会谋生,但他热爱学习,对自己的人生有明确的规划,“我的学历不足,只能靠人生经历去弥补”。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处理各种事务,马浚伟在47岁时入学北大,攻读EMBA课程,48岁在北大硕士研究生毕业。此之前,他曾想花五六年时间专门学中医,希望以后能免费给别人看病。他还考了咖啡师执照,在运营公司开教育辅导,有了自己的咖啡品牌。
有人说,“自律就是做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情,并将它做到极致。”久而久之,你便不会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义务而感到痛苦。自律就会变成习惯,主宰着你的行为。我认为他就是在这样做,并且在做喜欢做的事。自律是一种好品质,希望我能更自律,提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