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为“动物讨厌受伤”,所以“动物会避免受伤”。
这是表象。
深一层的认识是“动物讨厌疼痛”,“受伤会疼痛”,所以“动物会避免受伤”。
再深一层的认识是“动物讨厌的是舒服程度降低”,“疼痛会造成舒服程度下降”,所以“动物会避免疼痛”。“受伤会疼痛”,所以“动物会避免受伤”。
如果“疼痛能提升舒服程度”,动物会喜欢上“疼痛”,进而喜欢上“受伤”。
2.
“人”是“动物”,“人讨厌的本质”是“舒服程度降低”。
举例:
(1)
“人讨厌受伤”。
比“人讨厌受伤”更准确的认识是“人讨厌受伤的感官感觉”。
比“人讨厌受伤的感官感觉”更准确的认识是“人讨厌受伤的感官感觉造成的舒服程度降低”
(2)
“人讨厌强光照射眼光”。
比“人讨厌强光照射眼睛”更准确的认识是“人讨厌强光照射眼睛的感官感觉”。
比“人讨厌强光照射眼睛的感官感觉”更准确的认识是“人讨厌强光照射眼睛的感官感觉造成的舒服程度降低”。
(3)
“人讨厌刺耳声音”。
比“人讨厌刺耳声音”更准确的认识是“人讨厌听到刺耳声音的感官感觉”。
比“人讨厌听到刺耳声音的感官感觉”更准确的认识是“人讨厌听到刺耳声音的感官感觉造成的舒服程度降低”。
(4)
“人讨厌臭味”。
比“人讨厌臭味”更准确的认识是“人讨厌闻到臭味的感官感觉”。
比“人讨厌闻到臭味的感官感觉”更准确的认识是“人讨厌闻到臭味的感官感觉造成的舒服程度降低”。
(5)
“人害怕(讨厌)疼痛”
比“人害怕疼痛”更准确的认识是“人害怕疼痛的感官感觉造成的舒服程度降低”。
(6)
“人害怕亲友离逝”
比“人害怕亲友离逝”更准确的认识是“人害怕亲友离逝的记忆认知”。
比“人害怕亲友离逝的记忆认知”更准确的认识是“人害怕亲友离逝的记忆认知造成的舒服程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