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新片中,李安使用了电影史上从未有过的技术,为未来的电影设立了一个新的标准。
在专访时,我们提起上个月在纽约电影节有一些不太好的评价,李安说:
“当然心里很不舒服,当时受到打击的,我做得很辛苦,这么辛苦,为什么他会这样讲?是不是我的眼睛跟人家不一样了呢?人非草木,有时候心情不受影响也不可能。”
“我在开拍两个月前,摄影机能不能做得到,我都不晓得,120帧我连看都没有看过。不管爱还是骂,最后居然能够看到这个电影,我觉得已经有一种满足跟自豪。”——李安
能够放映这部最高规格电影(3D/4K/120帧)的影院,全球也只有五家。中国内地仅上海和北京各有一家影院可以放映。为了播放电影,影院还要升级设备,其中一家影院设备的投入成本就高达700万元。
一副配套的3D眼镜的价格也要800块,所以看完电影,千万别把眼镜带走。
“如果是第一次看,他要一段时间才习惯,因为太不一样了。”——李安
想象一下,一个人在战场上被打得血肉模糊,在超高清的新技术之下,这种刺激的感受被放大了无数倍,你会觉得子弹是从你手里飞出去的。
我们坐在电影院看的时候吓到发抖了。如果观众习惯了这个体验,李安希望他不是在看一个高科技、3D的电影。
“他就是在体验一个故事。”“技术其实是小事,技术要为内容服务。”——李安
角色在流泪的时候,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悲伤。新技术让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无比真实。
故事的主角是比利·林恩,由年轻演员乔·阿尔文扮演。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好像变成了男主角本人,这就是李安说的“主观观感”。
“当我们专注在做一件事情,它本身都有一种宿命感在里面。”——李安
新技术的名称叫3D/4K/120帧。
当然也有人说,不喜欢这种体验。它太真实了,真实到不像是在看一部电影,经常会出戏。
“军人打仗是很痛苦的事情。他们连接在一个很浓很强的情感联系下面,这是非常特殊的。”——李安
比利·林恩是一名参加了伊拉克战争的士兵,他因救助战友成为了美国英雄。
他因此回国接受表彰,与战友们参加了一场秀。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闪回战争中的片段,开始反思战争和自己的人生。
“有个礼拜我不知道怎么挺过去的,早上都起不来,人好像要散了,整个礼拜我真的不想拍、不想动了。”——李安
新技术要求大部分演员素颜上阵,可是素颜的时候,皮肤的瑕疵会在高清镜头下显得格外清楚。
“暮光女”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在影片中扮演了男主角的姐姐。她为了保养自己的皮肤,还进行了三个月的食疗。
“老是提心吊胆,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突然好像不会做了,平衡感没有了,无缘无故要摔倒,重新学怎么起步。”——李安
演戏的方法也要调整。比如乔·阿尔文在演一场冬天的戏,就必须真实地表现出冷,可是当天正好很热,他皮肤上和表情上的自然反应就会出卖他。
最后李安只好放弃这一段。
这种超高清的技术,写真度非常高,演员脸上一点点细微的表情变化都会被捕捉到。
“我也拿了很多钱,也有些名声,每个工作人员都算顶尖,心境上没法放松,老是在备战状态,就像军人打仗一样。”——李安
上图就是巨大的120帧摄影机。
从电影诞生以来,电影就是24帧的格式。只有在2012年,彼得·杰克逊在拍摄《霍比特人》系列的时候使用过48帧。当时也是受到了很大争议。
李安把帧数提高到了120帧。
“电影最大的魅力是在于看,不是在于里面的道理。这是一个追求的过程,也是一个让我谦卑的过程。”——李安
李安已经获得了三座奥斯卡金像奖,但是他还是会把自己放到一个“失去平衡感”的冒险之中。李安在采访中说道:“希望我在体力还够的时候,继续地追求。”
李安在采访中分享了许多电影的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