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各种投资很多,很多其实很不规范,这里说的不规范既包括融资过程,也包括投资过程,甚至包括股权结构。
什么是风险投资呢?从资金管理的性质上讲,它是一种特殊的私募基金。所谓私募,就是说不公开针对大众募集资金,当然在管理上,也采用封闭式管理,既不对外公布业绩和投资回报的细节,也不能在市场上随意交易。所以第一个误解就是,物以稀为贵,个人投资者参与这些“少数人的游戏”合适吗?如果你有一笔钱打算十年不用,那么可以考虑,否则把钱放在风险投资上不合适,因为它不具备流动性。
那些将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买下了,或者将几个产品和市场相似的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整合,这种投资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尽管它们的风险也很高。对于做这种事情的投资机构,我们一般就称它们为私募基金。
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所需要的技能完全不同,前者需要对技术和市场敏锐的判断,后者需要财务能力以及黑白两道通吃的能力。
在国内由于懂得技术和市场的投资人很少,因此很多时候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其实搅和到了一起,甚至一些私募基金也投资早期项目,但是他们判断投资的方法和管理所投资公司的方式完全不正确,以至于拿了他们钱的创业者有上当的感觉。这是对风投第二个误解。
风险投资总是和创业联系起来的。相比较传统依靠存款或者借贷来募集资金创业,风投有如下特点:(大部分在中国都已经变味了,也是大家经常产生误解的地方)
1.风险投资无需抵押,也不需要偿还。 如果投资成功,风投资本家将获得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如果投资失败,钱就算打水漂了。今天,中国很多风险投资基金说起来是学习硅谷的这种做法,但实际上生怕创业者把钱给弄丢了,所以加了很多限制条款,比如说“如果几年内不能上市,要每年支付10%或是某个比例的利息”,或者“如果这个项目失败了,投资要自动转到该创业者今后的项目中”。这样的风险投资已经变味了。
2. 无论是对投资人,还是对创业者来讲,风险投资的资金,是让创业者在一定时期内,能够专心致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必为收入和成本发愁,而不是用来烧钱购买市场。看看OFO共享单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众总是质疑他的商业模式。
3. 虽然风险投资人因为占股,甚至占了大部分股份,有权影响所投公司的经营,甚至有时会更换公司的管理层, 但是风险投资人总的角色是“甩手掌柜”。他们的资金对创业是辅助作用,如果真到了风险投资人要自己跳进去干预,说明投资已经失败了八九成了。投资人能否克制自己干预的冲动,这点素质很重要。
4. 风险投资的规模相比股市、私募基金、房地产、债券等市场,是非常非常小的。 中国“双创”高峰的2016年,仅武汉市政府就募集了1800亿人民币投资新项目的产业基金。为什么风险投资的规模不大呢?因为它需要投资新技术、新产业,而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产生那么多新技术、新产业。 过多的资本涌入风险投资就是泡沫。
5. 不懂技术的财务专家,永远只是门外汉。风险投资的管理者,不论原来从事什么职业,最终都成为了技术专家,而不是财务专家, 他们擅长发现有潜力的创业者和项目,而不需要专注于资本运作。 相比之下,国内一些自称为风险投资的基金,是由一群财务专家在搞资本运作,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了。
6. 从结果上讲,极少数的风险投资基金拿走了整个行业绝大部分利润, 这一点和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完全不同。风险投资人的利益其实并没有什么严格的保障,而是靠创业者的个人信誉和投资人的眼光(既包括识人,也包括对技术方向的把握)来保障。
从这些来看,真正成功的风险投资家简直就是风毛菱角。项目真正成功与否,一方面是看投资人的眼光和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是看创始人、项目本身,以及运气。由于幸存者偏误的存在,极少数的明星投资项目和不被公开的操作,总是让大众充满好奇和跃跃欲试,而失败者则是沉默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