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吴军老师回答一位读者的问题,就是在美国如何教育孩子的中国文化,比如中文的听说读写。
吴老师的回答: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是父母在家里不和孩子说中文。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中文学校学中文,其实任何语言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营造一个语言环境,在那样的环境下,学习语言进步速度最快。
另外,如果想成为完全双语的人,四岁之前尤其关键,那个时候的孩子很容易掌握各种语言,过了那个时期,学习新的语言就是学习外语了。这是我的老师雅让斯基教授讲的,他能说7、8种语言,能阅读14种语言,而他就是从小用三种语言同时训练的。
感:
当时我正在健身房跑步,听到这个问题就非常有感触,心想今天一定要把吴老师这一段记下来。
思:
以我本身的经历来说,正好和吴老师的观点暗合。从女儿十个月开始到上小学之前,一直注意给她营造一个英文环境。比如说,亲子阅读英文绘本,播放英文儿歌。2岁左右开始看英文动画片,听动画音频,听绘本音频。
当然,天然的中文环境肯定要利用。亲子阅读是中英文一半一半,平时家里对话都是中文,因为我本身是哑巴英语,会读书不会对话。
翻了翻女儿小时候的记录,发现她在一岁半的时候开始会说一些东西的名字,快两岁的时候开始输出非常确定的简单句子。
而在这之前的两年内,都是积累阶段,她不输出,我就只管给她接触。
从来没有让她刻意复述,也没有学语法,那么小怎么懂语法呢。她就这么自己会说了。我都感觉很神奇。
当时她中英文的水平都差不多,会听会说不认识。
我家的经历说明,在中文环境里,父母英文不好,孩子不是特别聪明,都没关系,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在早期完成基本的英语启蒙。
行:
二年级下半学期来美国,在英文环境下,就要注意营造中文环境了。
在家里我们都说中文。我接她放学的时候,她还给我当翻译,跟同学显摆她的中文,哈哈。
现在看中文动画比较多,还有日语动画,连蒙带猜看字幕,也认识不少字。但写这一块就差一些。如果以后回去,要加强写的部分。
参考:得到吴军老师专栏《吴军的谷歌方法论》之《答读者问34|怎么样才算是一个会沟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