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第三次参加了由市教研室组织的教研培训活动,聆听了许会娜老师《“快乐读书吧”教学的几点建议》,观摩了周萍老师执教的一下课例《快乐读书吧》,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但这次培训让我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快乐读书吧教学有了些更深地认识,真的是意犹未尽,收获颇多。
许老师从统编教材编排的基本理念讲起,精读课文习得方法,略读课文内化方法,课外阅读是把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和运用。
接着谈到部编教材的新变化,三至六年级的课文由原来的三十几篇減少到二十几篇,但是阅读量却增加了,其增加的地方就在课外阅读上,开设了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等栏目。把课外阅读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克服了课外阅读的边缘化,促进了儿童的阅读进教材、进课程,体现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的思想。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单凭一本国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多看些书,越多越好。”部编教材倡导读整本的书,这也是部编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倡导亲子阅读,希望家长参与学生的阅读过程,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篇目,減少阅读的功利性,不要给学生规定写读后感的任务,让阅读真正变成悦读。所以建议尽可能把孩子带到图书馆,给他们提供最安静的读书环境。
当然多读书、读好书还得要有好的方法来引导。在书的选择上要科学,体现梯度:低学段就推进了读童谣、读儿歌、读情节简单有趣的儿童故事,让学生对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到了中学段,我们就可以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到了高学段我们就开始读整本书。
老师们在平时引导儿童读书的时候要关注书的名称、书的作者、书的目录、书的封面,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怎么样爱护图书。在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的同时,教师更要跟学生同步阅读,跟他们交流读书心得,这比要学生写读后感有趣多了,不仅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把读书指导于无形之中。
接着,许老师针对“快乐读书吧”提出教学建议。从整本书阅读的三种基本课型,导读推荐课、推进指导课、分享交流课谈起。以表格的形式展示每种课型的侧重点和教学方法,为我们开展整本书阅读提供很大的帮助。
对于小学生来说,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非常重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加强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以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分享,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周萍老师的课例,通过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读,激发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课堂上把教学生读儿歌的方法落在实处。先是读通顺,接着读出节奏(时而快、时而慢、时而舒缓)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学生在读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去读,他们在最放松的情况下来读童谣和儿歌,一定是全身心地投入,很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用方言来读,听着熟悉的声音,伴着轻轻的节奏,更是让学生仿佛回到童年,回到从前,回到欢乐的时光……把童谣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落实多种方法的读,周老师给我们起到很好地示范作用,通过“教方法”,例如:变变读、唱一唱、分角色、演一演、拍一拍、做动作……引导学生学会多种读童谣和儿歌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哇!原来童谣和儿歌还可以这样读。
在学生掌握的一定的方法后,老师教学生“用方法” ,试着自己读一读,学以致用。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特别感兴趣时,老师及时推荐学生读儿歌,同时告诉学生可以在“书市活动”中交换读书。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增强学生读书之间的交流。
我喜欢这样的课堂,有趣、有料、更有味儿……
怎样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怎样让学生做到无压力阅读?怎样让学生爱上读课外书?培训之后,一直在反思。周老师的方法值得学习,但是更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学生,根据不同学段对课外阅读的不同要求,尝试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
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为了适合,我们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