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与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时间板块分享春天的诗歌时,宽宽选了海子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的建筑板块就从这首诗开始,让我们把自己对于自然、对于生活中所有美好的想象,都放进“家”这个充满温暖和光亮的字眼里。
家是心灵的庇护所,为我们遮风挡雨。一个家要有地基、有柱子、有头顶的屋檐。我们从宝盖头的字说起,下面有什么?有豕为家,有玉得宝,有龙宠爱……对于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在我们讨论家里要有什么的时候,东星老师正好来班上听主课,我想让孩子们了解东星老师为学校搭建一个美美的图书馆做的种种努力,就开玩笑说,东星老师的“家”,在宝盖头下面,得有个“书”字,希望优秀的书籍能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
请孩子们画下来自己心中的家。孩子们画起“家”来,充满了热情,十分投入,有的画了一张还不够,还想画第二张。小晖画了一周也没画完,舍不得交给我。
从家到小村落
第二天一起分享孩子们的作品“我心中的家”,每个孩子真是有用不尽的想象、说不完的话。
小美连着画了两幅,都是同一个愿望:希望能把学校搬到家边上;果果设计起房屋来大开大合、严谨又确定,他在屋外架了许多冲锋枪,屋里还有不少飞机坦克。睿睿建造了一座飞碟一样美丽的圆房子,我问他:“你的家建在哪里啊?”大家都笑嘻嘻的说:“在天上!”淅淅在画上写了一句话:“我想有一个这样大的房子,去救更多的流浪动物。”这个善良的孩子!
大部分女孩子对于“家”的想象饱含着情感,有花园、有动物。而男孩子则热衷于建造各种设施和挑战建筑的奇迹:腾腾把家建设成了游乐场,在树屋和房顶上各种穿梭;小河先建了一座海底的房子(这创意似乎来自卯卯?),接着又想把家安在埃菲尔铁塔上……当孩子们分享各自的想法时,相互启发,真是三天也画不完。也有格外写实的孩子,比如奇奇,画了自己在前白的那个家,有意思的是他没有画房子,而是画了从家里看出去的院子。
当我们在班上分享的时候,睿睿对自己画的“可以在空中自由飞来飞去的家”,十分满意。腾腾马上借鉴了他的设计,又画一幅自己心中的家。
分享时彬彬兴奋地说:“我有想法了!就是画不出来。” 没关系呀!我们可以说出来、写下来,再请XP老师、TY老师帮我们画出来!何况还有DX老师要带大家用泥塑来建造村落呢!
我对于带孩子们上泥塑课,是又爱又怕——约束着玩,不能尽兴;放开了玩,又怕收拾不过来。非常感激DX老师的带领,真是大爱无形。课前精心为每个孩子准备围裙,开场讲故事,将自己小时候生活的村庄娓娓道来,一幅画缓缓打开,接下来就让孩子们自主去创造,而老师只是不经意的陪伴,递过来一些泥巴或是捏好的小人,让孩子们在课上以自己的节奏去生长、去建造属于自己的空间。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搭建的房屋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美好的村落。他们意犹未尽地表示:“下次还要继续!”
寻找动物们的家
春天来了,校园里常常能看到喜鹊在树上做窝。最近的晨圈中,我们在尝试两组交叉编织的舞蹈,配合《春天来了》和《春天的歌》,这两首歌的开头都唱到“鸟儿忙筑巢”、“建新家”的建筑场景。在圆圈上交叉编织的舞步有点复杂,我们在相对的两个圈里,又要在整体的一个节奏里。孩子们很认真去尝试,尽管脚下的拍子还不稳定,相遇的喜悦却溢于言表。
明媚的春光里,真是适合在户外上课呢。我们在校园里探访鸭子的家,寻找大树上的鹊巢和树底下的蚂蚁窝,还在操场边和湖边玩“筑巢和杜鹃鸟”游戏。
这个游戏是为了让孩子们实地感受一下“建新家”的要素和收获:三人一组,在荒地里建一个窝,然后努力把食物平台上的果实叼到窝里,去喂食小雏鸟。杜鹃鸟不会搭窝,就只能去霸占别的小鸟的巢。当杜鹃鸟发现鸟巢以后,可以把里面的果实一颗颗据为己有。而小燕雀们要赶紧把果实一颗颗叼走,藏到新的窝里。最后我们数一数窝里的果实,每三颗果实可以养活一只小雏鸟,看看每个组成功喂养了几只小雏鸟。
要进入小鸟的角色里,我们就不能再说人话了,每一种鸟可以发明自己的叫声,这样当杜鹃鸟靠近巢穴的时候,小鸟们之间可以通过叫声来互相示警,停止往巢里运送果实,避免暴露自己的家。
第一天的杜鹃鸟是腾腾、小美、卯卯和菜菜。淅淅在当天的日记里记录了这个游戏,她和睿睿、Miya一组,特别佩服睿睿的机智,他们把窝建在很靠近食物平台的草丛里,收集了最多的果实,最后养了6只鸟宝宝。很幸运的是,有一次小美(“杜鹃鸟”)走过去踩了一脚,都没有发现这个鸟窝。看来隐蔽很重要,安全的地点也很重要——孩子们切身感受到了鸟儿为什么要把窝建在高高的树上、水中间的孤岛上,或是隐蔽的灌木丛里。在游戏中也产生了自然的分工,有几个男孩子不去运输果实,爬到高处,专门负责盯防杜鹃鸟,学鸟叫声,叫得可欢了。
经过头一天的分组尝试和思考,第二天我们到湖边的土坡上,又玩了一回“筑巢”游戏。这次我让孩子们自由组队,小美、小晖和画画要当杜鹃鸟,拉上了落单的宽宽。在快结束的时候孩子们还闹了点不愉快,关于杜鹃鸟能不能一直守在边上,或是上上小鸟能不能趴在窝里不让杜鹃鸟动自己的果实,争吵了起来。这样的争论其实很有价值,能让孩子们慢慢跳出自我中心去看待问题,也能看到大自然的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帮助主客体意识的分离。
经过几天的自然观察、游戏和讨论后,周四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孩子们在主课本上写一写《动物的家在哪儿?》。孩子们听到这个作业时说,这就是写作文了?是的。三年级孩子已经不能满足于抄写老师在黑板上的内容了,经过这大半年日记本上自由写作的练习,我希望慢慢引导他们做特定主题的写作。
因为要求不少于50字,有的孩子把我们讨论过的动物(飞鸟、游鱼、蝴蝶、蜜蜂、蜘蛛、蚂蚁等等)都罗列了一遍,有的孩子则选择一样自己熟悉并喜爱的动物,详细介绍了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好几个孩子写了小狗的家,如果是和父母一起亲手搭建的,就再有意思不过了。
洞穴人的家
在筑巢之外,我还想带孩子们体验一下“穴居”生活。正好凯博校园的湖边有个大土坡,我们玩“杜鹃鸟游戏”的时候,就在土坡上爬上爬下,熟悉了地形。
周五这天,我们要去建造一个洞穴里的家。事先讨论了一下建筑的一些要素,包括环境选址、就地取材、功能和结构等等各个方面。
出发挖洞前,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山脚下有平地,还有一条河流过。
想象早期的人类在山崖上找到一些天然的洞穴栖身——孩子们立马说“山顶洞人!”那么山顶洞人会怎么建设自己的家呢?他们可能把山洞挖得更深一点,铺上兽皮和草垫,可能会在洞口堆上石块,点上火把,用来抵御野兽……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发展农业,在河谷里种植作物,也就把家从高山上搬到了靠近河谷的山坡或是平地上。这时候要想挖个洞住下来,就需要考虑屋顶如何遮盖了。孩子们还提出了排水的问题,要不然一下雨,洞里岂不被淹了?在热烈的讨论中,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说不如干,我把全班分成6组,请孩子们自选是在山崖上,还是在山坡或是平地上建一个洞穴里的家。接着,我请各组自己推举一位组长,带领大家从选址开始,共同建造一个家。这是一次真正沉浸式的学习,每个组遇到的困难不同,合作情况也不一样。回来以后我们做了一次分享,从中学习体会到很多,就不展开细说了。
我们的建筑开工啦!
到了周五下午,我们的建筑工程终于在果园正式开工了。赛鹏老师和王龙老师带领孩子们,从清理场地开始,挖坑夯土打地基,翻地取泥,足足干了三个小时。在放下地基的那一刻,我和孩子们一样激动。
期待着未来几周里的工作,不单是在大地上打造一个稳固、温暖的建筑,也能让孩子们充满喜悦、稳稳地扎根在大地上,更加坚定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