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哈罗德.弗莱,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退休老人。他在一家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于60岁时退休。
回顾自己走过来的这大半辈子,哈罗德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失败的人,他总会将一切事情搞砸:儿时母亲抛下他和父亲离家出走;父亲自此自暴自弃并不停换女人,16岁时他被父亲赶出家门;儿子戴维抑郁症自杀;妻子莫琳自此与他疏远。哈罗德将这些不幸都归咎于自己。
其实,哈罗德并不是坏人,为人也不尖酸刻薄,可是因为他的与世无争与刻意低调,使他成为身边人眼中的“透明人”,甚至连退休时都没人为他送行,除了一位年轻的女打字员。
如果不是意外接到了一封信,或许哈罗德会继续在默默无闻和死气沉沉中过完他的失败人生。
○02○
奎妮,哈罗德多年前的一位女同事。在得了重病,即将不久于人世时,给哈罗德寄来了一封告别信。正是这封信彻底改变了哈罗德的人生。
哈罗德原本是写了一封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信,打算在吃过早饭后去邮局寄给奎妮的。可是,哈罗德自己也说不清楚怎么回事,在去寄信的路上,他走过了一家又一家邮局,却迟迟不愿意将自己的回信塞进邮筒。
直到哈罗德在一家加油站见到一位女孩,告诉他凭信念可以救一个人时。哈罗德一下子振奋起来,并当即决定步行去贝里克,也就是奎妮所在的城市,去看望她。希望凭借自己的信念救活奎妮。
什么准备工作都没做的60岁退休老人哈罗德,就这样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徒步旅行。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坚持走下去,他的老友就会活下去!这个过程,与其说是哈罗德救老友,不如将其看作是哈罗德对自己的一场救赎。
○03○
这一路上,哈罗德一边行走,一边不断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自己与父亲的关系、与妻子莫琳的关系、与儿子戴维的关系、与奎妮同事的往事。他以为自己早已忘记,可是当一个人安静地走在路上时,那时记忆一个场景一个场景从他的脑海里呼啸而过。他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从来没有忘记那些往事。
87天627里的旅程,哈罗德由一开始的浑身不适应,到渐渐适应,到甘之如饴并逐渐找回了自己;晚上休息时,他也由一开始的沿途住旅馆,到后来的全部放下,把随身物品打包寄回了家,将自己彻底解放;甚至饮食,也由一开始的买现成食品,变成了后来的一路风餐露宿,吃野菜喝山泉水。
不知不觉中,哈罗德变了。他学会了放空自己,学会了感受大自然的美。他的眼神变得坚毅了,他的性格变得开朗了,他的认知变得宽容了,他对自己的婚姻也学会了反思。
哈罗德重生了。
○04○
哈罗德将自己的徒步旅行解释为“用自己的信念救奎妮”。可是,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的故事后,哈罗德便成了一个名人,成了人们口中的“朝圣者”。
于是,哈罗德的身边开始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其中最主要的有手脚不干净的青年人维尔夫,有有心计的想争回儿子抚养权的中年男人里奇,有离了婚的女人凯特,还有一条自己跑来的小狗。
习惯了一个人行走的哈罗德不适应那么多人的嘈杂,但他不会说“不”,只能由着他们将他的旅行炒作变味。可是最后,那群人还是认为哈罗德已经精疲力竭,不适合再与他们一同行走,于是他们抛弃了他,自行组织了一个朝圣团队,荒唐地代他完成了“朝圣之旅”。
最让哈罗德伤心的是,在失去了所有人的陪伴后,那只突然而来的小狗竟然也抛下他突然离去,跟着一位年轻的女孩走了。
其实想想我们这一路走来,何尝不是一路走一路丢失朋友?有些朋友,注定只能陪伴我们一程,而不是陪伴我们一生。那么,就让我们记住那些相处时的美好吧。
○05○
不知道是心理上的打击,还是精力真的跟不上了,哈罗德感觉有点支撑不住了,他只想回家,在离贝里克只剩16英里的时候。
然而,面对哈罗德想要回家的请求,妻子莫琳没有回应他。她虽然每时每刻都关注着他,都在期盼他早日回家,却不希望他在最后时刻放弃,给自己的这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划下遗憾的逗号。
哈罗德不得不继续走下去。却再也找不到一路走一路看风景的心情,他只是不断机械地重复着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的前面。
最终到达贝里克后,哈罗德见到了弥留之际的奎妮。由于病痛的折磨,奎妮脸部长了一个硕大的肿瘤,整个人都变了样。已经陷入昏迷。一切与哈罗德原来想的全不一样。没有成功的喜悦,没有相逢的开心,他也不知道如何面对病中的奎妮。
○06○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最开心的时候往往并不是目标完成的那一刻,而是在追寻目标的过程中,为了完成目标而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时的那种成就感。
其实对于哈罗德来说,他此次徒步行走的最大收获,并不是在奎妮离世前见了她最后一面。而是在一路上不断回忆从前的过程中,他学会了放空自己,学会了反思,并重新获得了莫琳的爱。经过这一场波折,哈罗德与莫琳都意识到对方对于自己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自己其实仍然都爱着对方。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名朝圣者,都走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只要我们坚定目标不放弃,最终,我们都会抵达自己的贝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