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朋友出去吃饭,因为是周末的原因,商场里人头攒动,许多餐厅门口都坐满了人。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餐厅,门口只坐着零星几个人在等待叫号,于是上前询问。
“几位可以坐这里等一下,里边有客人正在买单,一会儿就好!”
我往里边望了望,再看看坐门口排队的人,转身带着朋友走了。
走进旁边一家不需要排队的餐厅之后,朋友终于开口问了。
“为什么不去刚才那家?”
“因为有可能会等很久。”
“她不是说里边已经有人买单了吗?应该会很快就有位置了。”
“门口排队的几个人明显不是一起的,看过去就见三个人手里拿着号,意味着我们至少要等四桌买单才可能轮到我们。”
“如果很久的话,我们可以再换一家嘛。”
“只要我们花了几分钟时间等,我们很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再等等,这就是当年我们讨论过的'沉没成本'!”
朋友想了想,选择了安静。
想想自从心理学细分出消费心理学这一领域之后,许多商家的营销手段都提升了不少档次,走进商场之中,处处都是“套路”!
有故意花钱请托,制造火爆场面吸引顾客的!
有不惜血本,以超低价博眼球的!
有虚假广告,以“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欺骗消费者的!
种类繁多,枚不胜举!
不过好在当今社会网络越来越发达,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一家店的口碑假若坏到极致,等待它的就是关门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