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一个形容词叫“妈宝男”,虽然年龄很大了,依然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缺乏自己的主见。同时还会听到另一个词叫“少年老成”,明明年龄很小,却懂得很多,成熟稳重,深谙为人处世之道。这其实也就说明每个人的成熟度、心智模式都是不一样的,也直接导致了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方式不同,所追求的东西也不同。正如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一样,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需求。
但当我们的需求无法被满足的时候,这时候就会产生一些烦恼,纠结,痛苦等问题。那我们应该如何去消除自己不良情绪,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最近学习的心智地图中也讲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心智模式差别很大,并且有着不同的种类,不同的层级,有的简单或复杂。其中讲到,如果我们当前碰到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妨让自己换一种心智模式来处理问题。
当你和问题处于同一水平面,都处于500米的高度,这时候你的思考很难看到问题的全貌,也很容易看不清楚,所以问题也就比较难解决。但如果你将思维提升到800米,1000米,甚至于2000米,这时候你会有一个全新看待问题的角度,从上往下看,也能看到问题的全貌,甚至于你站的更高一些,这个500米水平的问题或许都不是问题了。
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一样 "我们不能用产生问题的思维水平来解决问题。"
换一种心智模式,将你的思考升级,放到一个更深次的角度,更加长远的角度的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时候问题或许就比较容易解决。
更深层次的角度:你可以从具体的问题的剥离出来,尝试去找到目前问题的本质,什么是更加根本的问题,这时候你的思考也是在更高维度的进行的。容易聚焦问题的关键,而忽略掉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问题。
如果你最近碰到生病的情况,很长一段时间身体都很难受,那么怎么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是去医院买药治好当前的情况,还是好好审视下自己,这是否是身体给你发出的警告。此刻,不妨考虑解决这个生病后面更深层次的问题,尝试去解决如何去保持自己的长期健康,不生病的问题。
如果你对自己目前的职业状态不满意,在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那怎么解决?是辞职换一份工作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好好深入的思考下,是自己没有尽全力没做好导致没有成就感,还是努力过了但确实对于这份工作不敢兴趣?如果是后者的话是否应该重新考虑下自己的职业规划,看看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擅长做什么。
更加长远的角度:
将当下无法解决的问题,困难放到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去考虑,10年,20年,甚至30年后我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做出怎样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困难还会是困难吗?
还记得博士期间有一段时间特别的艰难,那段时间整个课题都进展不下去了,自己也异常的焦虑,以至于平常很少失眠的自己接连好几天都失眠了,一天晚上还从梦中惊醒了,惊醒后感觉自己都快要跨不过去了,环顾四周,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在那个艰难的时刻,我想到曾经高考失败的时候,曾经也是很绝望,以为自己的人生将没有希望,然而在后面的几年自己不也考上了研究生,变得越来越好嘛,回过头来看高考那点失败,那几乎就不是什么事了。所以梦中惊醒的自己也尝试着把时间的维度拉长来思考,想着十年后自己再来看这个课题,再来看这段博士经历,那还会是一道坎吗?于是我的心态平和了许多,我知道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这小小的障碍终将被我跨过。最终调整好心态后的自己也慢慢走出了困境。将时间的维度拉长,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那些所谓的问题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所以,下一次当你面对困难的时候,面对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不妨将你的思考升级一下,站在一个更高,更长远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解决更加本质和根本的问题,当你着眼于更长远和更本质问题的时候,眼下的问题或许也就变得不那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