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新手教师的行动日志,尽可能客观,以待时间沉淀。
第一年上班就被选为班主任,心中压力不小。与学生第一次见面前准备了三百字左右的发言稿。去姨夫家做客,交流当老师的经验,姨夫对我“树立好教师威信”的建议让我对班主任工作的处理更加慎重。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选择培养得力的班干部,当时的学校德育处宁主任这样建议。
学生刚入校是军训,班干部竞选班会的召开已经是入校大概第二周了。循着实习时积累的经验,班干部竞选采用自荐报名加3分钟演讲投票的方式开展。我对李小宇班长的第一印象就是在那次班会上留下的。
我与班长做量化:专业的班干部
竞选班长时他第一个上台,笑起来有些腼腆,讲话时又格外成熟稳重。初中时担任学生会纪检部部长,谈到了对班级管理的规划。和另外两个竞选者一对比,当时对这个孩子的印象就比较好。宣布投票结果时,他的票数最多,被确定为班长。
在当时年级主任王主任建议下,新班级首先要制订量化积分制度,我对这个事情也很看重,想搞好。有一天跟班长简单沟通一下,分成卫生、记录、成绩、作业几个大块,他后来直接拿了一页手写的量化积分制度拿给我看。后来我又安排他打成电子版发我,他周末回家后很快就将word发给我了。班级后面的量化积分制度改进就是在他最开始手写的那一版基础上进行的。作为新手班主任,我高兴地向其他老师夸奖,“我们班班长非常专业”。
我自己常被人评价是个比较细心的人,班长也是这样的。量化积分里有一项是每日优秀作业(获评“A+”或“优”)加分。作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最开始我没有注意到这一项加分。有天晚自习上课前,我看到班长在黑板前面书写“数学大本”“物理大本”等字样有些诧异。问询了旁边的同学才知道,这是班长在提醒各组收集当天的优秀作业情况。个人汇报给组长,组长写纸条上汇总到班长那里统一加分。这件事情我之前从来不知道,更没有安排过,班长就考虑到了,令当时的我觉得非常安心。
后来又有了根据量化积分的汇总调换座位的安排,我给班长又提了很多新要求,比如积分定期汇总、积分先公示后作为换位依据等。他每次都能完成得较好,不足的地方我觉得是我传达不够清晰或者无关大局我也没太在意。班里的事情有班长在就不会出现太糟糕的情况。
宿舍里的尖叫:班长的另一面
宿舍管理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每周我会去查两次寝,将宿舍纪律卫生情况通报给学生。这是了解学生状态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有一天中午1点左右,刚上传准备午休,负责我们班宿舍的宿管阿姨王老师给我打来电话,“路老师,你们班李小宇刚才大喊大叫,午休时间整个楼道都能听到,我提醒他也不听”,王阿姨性格开朗,喜欢和我交流学生的问题,“这孩子文文静静平常也不这样,今天就突然这样”。我听了也很诧异,李小宇会大喊大叫?是不是他家突然有了什么变故?让王阿姨先了解一下孩子这么做的原因,安抚孩子情绪,自己回班见到孩子再跟孩子详细谈谈。
午休结束汇报后我把李小宇叫了出来,孩子表情比较自然。开口询问中午大喊大叫的情况时,他嘴角上扬有点想笑。这孩子为啥会笑?针对学生违纪情况我自知嘴笨又想留下些证据,便习惯性地让他拿本子和笔出来写情况说明。写完后,看着他字迹娟秀、格式工整的情况说明,我了解到原来是因为他的舍友高同学上厕所后没有按约定打开排气扇,他情绪失控就在床上蒙着头大喊大叫起来。觉得这理由很牵强,但事情的确不大而且他在说明书上明确表示之后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会再大喊大叫,写完后我就让他回班了。说明书拍照发给了宿管王阿姨。
晚上查寝时和王阿姨交流了李小宇的情况,我们都觉得这事注意下就好了。然而,查完寝刚回到宿舍,我又接到了王老师的电话,李小宇又在大喊大叫。这次,是和同宿舍的另一个汪同学,好像是因为洗澡顺序的事情又让李小宇情绪失控了。【这件事情后续记不太清楚了,具体参考当时的纸质版情况说明再做补充。】
不穿校服的班长:“我们班主任班长都不听他的”
最开始,年级对于穿校服并没有太严格明确的规定,在高一下学期年级开始要求学生每天都要穿校服。我们班的赵世运同学是专门负责查校服的,在给同学们传达了年级的要求后,具体细节上我平时并没太严抓。直到高一下四月份学校要举办课间操大赛必须统一校服服装我才慢慢关注到其中的细节。
虽然课间操排练了有一两周,做操时候发现有个别同学的服装和其他人不一样,其中就包括李小宇。排练时,我问旁边的同学,服装统一要求穿哪件校服,最后问领舞说统一要求是蓝色T恤和卡其色裤子。来到班长面前,他上下身都没穿校服。问他有没有校服,他说有,于是提醒他下次穿。再次再想起来时,距离比赛只有两天时间了,看到他还没穿规定的校服。问他,他说家长买的校服里没包括蓝色T恤。于是……我直接电话联系他爸爸,下单买需要的校服明天送到。这孩子,是根本没把统一服装这事放心上啊。
班长的问题在课间操比赛前继续暴露。当天晚上,两个领舞跟我申请利用晚自习放学前40分钟时间加练,我同意了。比赛前再加上最后一节晚自习,感觉大家的心有些浮躁。为了提升训练效果,我找了负责的同学专门纠不合拍、扰乱纪律的同学出来做俯卧撑,我也在训练方阵里来回穿梭,并且杀鸡儆猴点了几个班里小动作比较多的同学。“后面几排的,李小宇,注意动作”,领舞提醒到。我听到后也走上前去,看见李小宇脸上又露出了嬉皮的笑,“注意点,先提醒你一下”。音乐重新开始,同学们跟着节奏跳动起来,我站在旁边。有一个动作是让抬起手臂至头顶摇花球,同学们喜欢只抬到与肩同高位置。“把手臂抬高”,我在旁边提醒到,李小宇听到后夸张地把脖子缩起来手举过头顶,表情嬉笑。等我走过,又恢复原样……
新手班主任思考
“德胜于才”,但我选择才
作为新手班主任,有很多时候会让我产生“这孩子品德上看是好孩子吗”的疑惑。但从我的教育观出发,我必须选择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的行为需要不断去纠正、感化。相信的代价_捉“赃”语音_20221206202507
但如果真的将一个业务能力很强但品德上存在问题的人放在我面前,我可能还是会重用他。这是由我的身份和地位决定的,作为新手班主任,稳定班级、使班级内部各项事务正常运转是我的工作底线,更是我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换句话说,我更需要有人帮我,给我一点信心。
“德之不存才将焉附?”,这句话我懂,但我也更理解我没有那么选择的理由。所以我也做了很多努力去弥补不足,让孩子们的德行日臻进步。从“团结奉献、自律进取”的班级精神,到以身作则的言传身教,我也深知思想统一的重要性。
站在将要分班的新的起点展望未来,我会总结已经积累的经验,花更多时间培养新一届班委,立德以树人。
班长的权力会不会高过我,用人有疑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同时也减轻自己的负担,我要求班委每周召开一次班委会(我偶尔参加),很多决定也是通过班长再传递给学生。比如换座位的事情,在前期班委会上确定好根据量化换座位的规则后,后面换座位基本上都是班委负责。从积分收集到公示,再到各组座位区域选择、最后换位时间的确定。换座位权力下放给班委后,我自己做很多东西也受限,比如有时想把几个爱说话的同学趁换座位调开时,发现这周座位已经换过了。于是后面和班长约定换位前告知我一下。但,等到下一次时,可能是因为我当时不在,同学们又是在我不知情前提下换完了座位。问班长时,他说他记得上周就告诉过我了。
班长说的是真的吗?换句话说,即使班长说的是真的,现在换座位的事情班主任完全没有干预是不是有问题?我的内心是很担心同学之间就座位的事形成利益团体与我对峙的。据我了解,班长说什么同学们还是很少有意见的。
展望未来,避免我所担心的情况出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可以采用赵国峰老师分享的班级架构。按照日常事务将全班分成卫生、纪律、学习、文艺等几个职能小组,班长只负责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