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芳华,一头雾水,完全不能理解芳华的主题到底要表达什么。如果按照严歌苓的本意,现实批判主义,影片中有多处可以体现,对弱者的倾轧,对强权的屈从,以及由上至下的喊口号和假大空。严歌苓作为舞者,作为剧中萧穗子的原型,因为浸淫于此,而且是核心人物,所以看得尤为透彻,有自省和反思。但是当冯小刚拿来拍摄的时候,他的文工团是灯光照不到的地方,是远远地观望和羡慕的投射。当他想表达时,则变成了一个对逝去芳华的感叹和珍惜的表达。
所以当你看着影片中一个个指向意义明确的镜头,告诉你这个时代没有个人,没有自己,有各种阴的阳的,明褒暗贬的手段,对于真正善良人的倾轧,而所有的利己主义反倒从中得利的时候,这是严歌苓对这个时代的反思及批判,且不论这个批判是否过于激烈,但是是存在着思考性的。可是剧中不断重复的绒花旋律及旁白,提醒你这是多么美好的芳华和青春,观者便不停摇摆,不断割裂,这种非常大程度上的表意不明和主旨不明晰,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当我听见文工团要解散的时候,心里的爽快劲儿,觉得这个邪恶的组织终于可以结束了,也为那个颠倒是非黑白,兄弟反目,夫妻成仇的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这是如何大快人心,奔走相告的好事,但是冯小刚硬生生地让旁白告诉观众,这是芬芳的美好年华。
Really?你确定不是反讽吗?两人在文工团的不同经历导致了不同的视角及见解,冯小刚硬要拿着剧本拍出自己的感觉,却像是两股不同方向的绳子,生生地让影片陷入无法统一的境地,出现无法融和的尴尬处境。你刚刚觉得非常痛恨从政委至分队长这些代表文工团最高权力的人都在帮着恶作剧的官二代孩子们bully这些善良的弱者,还没来得及咬得牙痒痒的时候,突然又变成了歌颂青春和文工团生活的岁月静好;你正要感慨青春的永逝而人生的悲凉,它又着重于这些人是多么无情地落井下石,在每一个势衰的人坠落时狠狠地踏上一脚,即便剧中稍显无辜的萧穗子也不例外,而且还有几次特意特写了她的讥笑嘲讽。鉴于此,我已经彻底被影片搅浑,而且大量短短的分镜头推进十年的剧情变动,或者设置连镜头都没有,旁白任意可以推进十年以上。
影片拍得既不连贯,也很潦草,不得不说冯导这些年的功夫都放在了嘴炮上,这是一部雷声大雨点小的影片,枉费我期待已久,更枉费无数的资源和热点频频跟进,如今仅得鸡肋之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差强人意,竟是及格也不可得。对于在短短一个半至两个小时内需要讲完故事的一部电影,关注大时代的变迁和人心及人性在时代下的映射这样大的命题,能把故事讲完整已属不易,更无论传递一个清楚明晰的主旨,让观众感受领会并有所得,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命题,可以开一个专业课的命题,就不在此详述了。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失望的作品,从故事性,完整性,连贯性,说服力以及演员的演技和主旨的传递,除了黄轩勉强能看,其余确实不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