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业互联网+的坑
只有流量,没有用户
正如昨天文章所提及,由于我们的消费者,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这个世界。
当他/她在做出选择时,尤其是一些重大选择时,往往会参考其背后群体的意见或行为。
尤其是线下的实体经济体,比如商超。大型的连锁店,由于没有领悟到群体经济的核心作用。
或者学了皮毛,东施效颦。往往都是举步维艰,很多大的连锁店如沃尔玛(传统人,不分中外)。
沃尔玛互联网之路,2014年,收购了1号店。
2016年,1号店卖给了京东。
沃尔玛,线下店大面积关闭。
国际巨头如此,国内其他零售企业也是如此,如佐丹奴,美特斯邦威,百丽。。。。
不懂群体经济作用,商家并面临以下痛苦:
被动服务顾客很痛苦
沦为淘宝店(乃至假货店)的试穿间
店铺的坪效比(业绩)下滑
正如,王通老师所讲,我们很多传统企业的互联网之路,处处是坑。
华哥作为一个多年在零售一线的老兵,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
问题的根源,在于
赚钱的思路和对待顾客方式不同
传统企业的零售店铺,尤其是大连锁店,零售店铺的盈利模式,一般是建立长期收益,即赚慢钱。零售企业,一般都会建立VIP管理体系。
PC互联网转型大师,提出的套路,都是流量暴力吸粉,赚快钱的方式;对于顾客,基本就是相互伤害,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假货存在。
定价策略不同
传统零售企业,整个生产与供应链条很长,自然最终售价不可能定的很低;
PC互联网或转型大师,杀手锏就是低价便宜!
这2点的不同,几乎是所有传统零售企业,要转型互联网。必须面对的最大的坎。
如果,在传统零售企业的管理层,在思想上没有突破。
花再多钱,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如百丽的互联网之路,以及很多的昨日黄花的OTO项目。
要流量也用心对待用户
正如沃尔玛在商业转型过程中的节节败退。
但另外一个企业,也是传统商业零售业。Costco(好市多),确年年高速增长。
每逢节假日,周六周日,付钱排队半小时以上。
Costco的成功秘密就几点:
产品质量出奇的好,价格还必须低。
必须缴纳年费成为会员才可以购物;
365天,随时退换货品,无论吃了用了,无任何理由。
结果是,会员续卡率,每年超过90%,也就是复购率达到90%以上。业绩好,是必然。
反正进来的,都不会跑掉。来过的,都会介绍新人来。
互联网+转型的契机
正如,有矛就有盾!传统零售企业和互联网电商,如何完美结合?
而不互相伤害,或者让互联网回归到商业价值的本身----渠道。而不是对传统产业的所谓的进行灭绝?
那么,微信的出现,或者以微信为代表的的自媒体出现。现在,看来可以化解这个矛盾。
微信的4大工具完善,会给很多善用这工具者,带来新的互联网+改良的契机。
依据华哥对传统人和传统零售商心态的熟悉度来看,2017年,只有少数人敢吃这个螃蟹!
微信,背后是什么?背后是真实的人。不是一个,是一群!
因此,研究群体行为,是很有必要的。
群体行为
正如昨天的文章所提及,我们每个人都有社交圈子,除了传统的血缘关系,亲属,同学,同事等紧密关系网(圈子)外。
现在,利用微信互联网这个工具,就可以重新创造自己新生态圈子。
一般来说,圈子行为有以下4种,我们今日在重复一次。
1)渴望进入的圈子
就是自己不在这个圈子里,且很想进入。
(如很向往过上富豪般的生活,但又过不上。那么,买个LV包包就是满足自己向往富豪生活的某些心理需求);
2)尽量远离的圈子
就是自己不在这个圈子里,且尽量远离(如都不愿意过流浪汉的生活,并尽可能远离这些人群);
3)引以为傲的圈子
就是自己已在这个圈子里,且为之自豪(如已经过上富豪般的生活);
4)尽量回避的圈子
就是自己已在这个圈子里,且不愿意他人提及(如在美国,从其他国家偷渡过来已经移民成功的,就不愿意继续留存原来的偷渡圈子里。且很乐意帮助政府,去修改法律,阻止更多人(其母国)再进行偷渡)
根据这个基本的分类,线下传统零售企业,就要去对标自己的顾客和顾客背后的圈子(身份认同)。
再讲商业应用这几个圈子文化(身份认同)时,我们先回顾,昨天文章提及的两个故事。
故事1
概述:小张追小王,由于方法不对,导致追求没有成功。后来,华哥支招,2个月就成了。这是什么招呢?
就一招就是
让小张先多请小王身边的小伙伴们,一起吃喝玩耍!
这个招,就是用了群体对小张的认同,从而促使自己(小王)也对小张产生认同(好感到喜欢到。。。。)。结果就是小张成交了小王,渠道水成的事。
故事2
概述:18世纪中期,德国闹瘟疫,死了很多人。又没有粮食。国王想引进高产的土豆,但农民非常反感和拒绝,强迫执行肯定没有好结果。
最后,聪明的国王,出了一个什么招?让群众们愉快的大量种植呢?
普大帝就一招
颁布法令,只有皇宫贵族才可以享用土豆;
且命令在他们的后院种植土豆,并派兵把手;
且故意在种植的后院,留出小口。。。。。
这一招就是,农民非常向往成为贵族。因此,皇宫贵族种的是啥宝贝?他们肯定要想办法搞到手看看。
于是,月黑风高夜,农民就出入那个后花园的小口。。。
把土豆搬回家偷偷的种起来。。。。。。
因此,只要会玩耍。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办成的事)。
商业应用
你要问华哥,道理好像都懂。那怎么可以用到我自己的店铺?
我们回头再看,人背后的群体,和4个身份认同
1)渴望进入的圈子
2)尽量远离的圈子
3)引以为傲的圈子
4)尽量回避的圈子
作为店主或老板,要每天琢磨这是个问题。
我的用户(顾客)在那个象限呢?
同时,补充说明一点,这个玩得好的,基本都是一些有个性的独立店铺。
当然,作为大象的你,要是醒来认识到了其中的威力。那么,你可以回到20年前,连锁的巅峰时刻。
4个圈子(身份认同)有点多,我们今天只选择2个来讲。
其实他们都有其对应关系
渴望进入的圈子
引以为傲的圈子
实例
假如有某家店铺A,专门销售中高端生活用品的中型超市。所在的城市一般为2-3线城市。目标人群就是有一定经济能力,需要生活质量的家庭。
大部分人开始开店经营,第一招就是打折,拉人进店。然后,然后就是与顾客培养感情,争取复购率提高,所以,VIP卡是标配。
但是,有多少店铺,真正知道这张VIP卡是要干什么的么?华哥认为,90%以上的店铺(包括线上),是没有真正理解的。
沃尔玛不知道如何使用VIP卡!仅仅是送点积分而已。(关门)
COSTCO知道,如何用心对待他的顾客。(高速增长)
如果你刚好也有类似的企业,不妨听听华哥怎么说:
1)定位
定位包括定位自己,定位目标人群,以及目标人群后面关联的人群。
2)身份标签
身份标签有很多,如:财富,权利,学识,兴趣爱好等等,这些标签都要预先设计好。
3)日常经营
用好”引以为傲的圈子“这个大招。比如,通过某种手段,让每个顾客在你的店里,无论购物,还是回去后,都愿意将你的店铺名,挂在嘴边?
帮你做免费的宣传,还是很自豪。如抢购LV包包一样?
4)节假日活动
”渴望进入的圈子“ 和 “引以为傲的圈子” 两个大招都要用好。
其实就是,让365天用LV包包的顾客(用户)在活动期间不掉价,继续自豪。
让平时不用LV包包的顾客(用户),趁着这些活动,体面的来购买且同样引以自豪?
看到这里,如果你曾有过苦苦思索经历的。已经看懂一二了,如果,你是小白,没看明白,是正常。
更多细节内容,此处不便于展开来讲,请私聊华哥,微信:sainsam。
学会后:
顾客将追着你转。
做任何活动,顾客会陪你一起玩。
赚的钱会更多,还不累。
至于另外2个,圈子行为(身份认同),可以用在其他的商业定位上。
尽量远离的圈子
尽量回避的圈子
大家可以参考上述的2个,对照去思考。
如果你看到这,觉得有所收获。那么,这套实践的战略和战术,加上微信的工具。
可以将这个价值(能量)至少放大5-10倍。
其实,只要会玩,一切都很容易。
传统人和传统商业,
要想互联网+转型,获得成功。
先学会一个字,玩。
会玩,顾客就陪你一起玩!
今天就分享这么多
若你喜欢,请关注请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