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工作的原因,想要加强自己在专业化方面的努力,于是准备考教师资格证,报考语文科目。
我对于语文学科的认识,是经历了很多阶段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注重传统化的社会里,我从小耳濡目染的是长辈们的故事,虽然他们是农民,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是一知半解的,但是,随口而出的,各类故事,却是我文化启蒙的开始。
等上了初中,各类课程增多了,我对于外界的好奇越来越重,加上电视的普及,让我接触到了《百家讲坛》这样的节目,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喜欢历史确实一件老气横秋的事情。为此,我也没少受到过身边同龄人的挖苦讽刺。
读了初中语文,我越发好奇了,增加文史哲方面的学习,高中时候,由于自己不坚定,学了理科(班主任说,学文科没出息,将来不好找工作)。大学没有机会接触系统化的文史哲学习,只是自学了汉语言,出来工作,跌跌撞撞,为了生计和年轻人的激情梦想,没少走弯路,没想到,阴差阳错,现在又回到了教育行业,可以有机会接触老师,接触教育一线,冥冥之中,似乎天意把我拉回了这个行业。
以前不愿意从事教师这个行业,一是因为身边的老师都告诉我,以后别当老师,挣钱少,虽然说出去名声不错,教师被称为阳光下最辉煌的职业,但是只够养家糊口,了此残生。
二是,因为自己对老师的标准定的很高,总觉得一个老师的成长是需要历经磨难才可以出来教学生的,如果老师只是在应试教育之下成长起来,毕业以后没有被社会磨砺过,凭着前辈的教学经验混混生活,这样的老师培养不出好学生。
而如今,我对于教师岗位,教育行业,有了新的理解,一是因为近几年的学习和实践的磨砺,让我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该如何读书,如何学习和成长。
二是因为年龄增长和社会压力,让我知道这辈子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挣什么样的钱,走什么样的路。
考试拿证书并不是唯一目的,它只是一个让我走向专业化的开始。
考证的过程,让我重新梳理了教师行业的系统化知识,知道如何才算是真正的教书育人。
再一个,是对自己过去学生时代学习的补充,学生时代的种种不良习惯和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这也是一种“赎罪”,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去分析看待问题,重新系统化的认识教育这个行业,一步步稳扎稳打,夯实基础,走向专业。
年轻的老师,往往自己的学养是不够的,一位语文老师,也往往只能够讲一讲基础的语文知识,对于历史,哲学方面的思考往往不足。
作为老师这个职业来说,这无伤大雅,照样可以混口饭吃。但是站在自我成长的角度来看,这真的是巨大缺陷。
老师教育学生,往往要求学无止境,但是教育者本身如果只是一本教案讲个二三十年,没有新发现,新认知,这本身就是一种糟糕的教育。
所以,自身的努力学习,必不可少,无论是作为自身成长还是教书育人,打铁还需自身硬。
我向往的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一定是有着深厚的学养,一物不知,深以为耻。
讲课娓娓道来,见微知著,所需材料信手拈来,不看教材教案,却可以胸有成竹,如同滔滔江水,不断奔涌向前。
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老师,我要做也要做这样的老师。
以上所说,是自己的一些点滴的思考。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补充和指正,欢迎您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