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贫困户耿家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人气,屋子里外都挤满了人,大伙都来看耿家从外地带来的媳妇。耿三爷在屋子外面的墙角蹲着,高兴地抽着烟,时不时的朝屋里瞅上几眼。他儿子卫兵不停地在屋里屋外来回穿梭,忙着招呼大家,给男人们发烟,给妇女和孩子们发糖果。姑娘一直低着头,只有见到卫兵来才抬起头,发现大伙在盯着她看,又重新埋下头。人们啧啧称赞卫兵好福气,能带来这样漂亮的姑娘。耿三爷听这话特别受用,他眯缝着眼,边抽烟边看着远处出神。
等人们散去,天已经黑了。卫兵似乎刚注意到他爹的存在,他让他爹烧火,他做饭。姑娘起身对卫兵说:“让大爷歇着吧,我们做饭。”耿三爷正要谦让,姑娘和卫兵已经进了厨房,他闲着无事,见俩人在说话,便知趣地走开了。
“秀华,今天人可真多,大伙都夸你漂亮!”卫兵欢喜地合不拢嘴。
“你们这个地方的人可真是的,老是看人家,怪不好意思的。”秀华边和面边说。
他们互相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几个月前相识的情景,那时卫兵看秀华的眼神也和今天的那些人差不多。
“俺们家穷,对不住你!以后俺会对你好的!”卫兵说。
“穷不怕,我们年轻,以后会好的。”秀华看了一眼厨房那熏得乌黑的屋顶,轻轻地叹了口气说,“只是没有想到那么穷,原以为和我家差不多。”
耿家穷,村里人都知道,因为穷,没有人给卫兵说亲,拖来拖去都25岁了,在农村算是大龄青年了。去年有人给介绍个哑女,除了不会说话,其他也还好,卫兵也没有意见,可对方家人要5000块钱彩礼,卫兵家拿不起,亲事就黄了。卫兵不想打光棍,过年后去了外地找零活干。
卫兵年轻,有力气,很快他就和几个年轻人一起被一个包工头看上,在建筑队干小工。建筑队是流动作业,哪里有活到哪里去,虽然很辛苦,好在管吃管住,可以省下钱。几个月前,卫兵所在的建筑队来秀华家盖房子,秀华家给她哥哥盖婚房。白天家人都出去干活了,留下秀华在家看门,干家务的同时顺便给建筑队烧开水。秀华长的水灵,皮肤白,丹凤眼,腰纤细的只够男人的一个大腿粗。卫兵和一个老头负责拉砖,他干活卖力,有事没事借口找秀华说话。卫兵是建筑队几个小伙子里面长的最精神的一个,秀华并不讨厌他甚至对他有些好感。不久,卫兵就偷偷和秀华好上了,他带秀华走时,她家的房子还没有盖好。
卫兵把秀华带回家,在村子里引起了轰动:在本地找不到媳妇的贫困户耿家,竟然带来了这么漂亮的媳妇,不花一分彩礼钱!
耿三爷从来没有这样扬眉吐气过,他到村里各家溜达,逢人便问:“你见过俺家儿媳没有?长的可好哩!”还没有等人回答,他又遛达到另外一家,不厌其烦地重复同样的话。要不是卫兵喊他吃饭,估计他能把整个村子跑遍。
饭桌上整整齐齐地摆上了碗筷,卫兵从商店买来了半只烧鸡,炒了盘土豆丝,秀华在厨房捞面条。耿三爷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好蹲在门旁边。
“坐吧,爹,愣啥哩?”卫兵嘟囔着,从厨房端来了面条。
“那个,他大姐,别忙了,吃饭吧!”耿三爷还不知道儿媳的名字。
“她叫王秀华。”卫兵说。
“大爷,以后叫我秀华吧!”秀华端着饭从厨房里走了出来说。
三人围坐在饭桌前吃饭,耿三爷看着烧鸡,就是不下筷。他家一年到头只有过节的时候买点肉,他都快不知道肉的味道了。他对卫兵说:“你给他大姐夹烧鸡吃啊,俺牙咬不动,你们吃!”他夹土豆丝吃,眼睛却时不时地瞅向烧鸡。秀华碰了一下卫兵,卫兵看着他爹那个馋样,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吃过晚饭,卫兵和秀华回屋休息了。耿三爷独自收拾碗筷,看见桌上有块鸡屁股,他没有舍得扔,捡起来放在嘴里,边嚼边想:还是肉香啊!
耿家的两间屋由石头砌成,大门朝南开。屋子里是大通间,唯一的衣柜作为隔档隔出一个里间,里面摆着一张一米五的床是卫兵的床铺,中间对着大门的是一张破旧不堪的八仙桌,八仙桌的东边是耿三爷的床铺。屋子的东边搭建了一个小厨房,屋子和小厨房之间形成一个巷口,巷口的后面用石头块堵住,上面盖着玉米杆,里面拴着两头羊。从前,耿三爷和卫兵一个屋子住,如今秀华一来,他主动要求腾出来,搬到厨房住。厨房本来就不大,放张小床就满了,只好白天竖起来靠墙放,晚上再放平。
耿三爷上面有两个哥哥,没有长大就夭折,父亲在他十几岁时去世了,他跟着母亲艰难过活。耿三爷三十多岁时,母亲在外面拾荒捡到一个傻女人给他做老婆,这个傻女人在耿家呆了三年,卫兵一岁多大时,她走丢了。他母亲把卫兵拉扯到5岁时得病死了。家里没有女人,耿家的日子过得不成样子。他家总是比别人家慢半拍,别人家吃窝头时,他家吃野菜糊糊,别人家吃白面时,他家还吃杂粮面。卫兵20岁时,爷俩省吃俭用加上借债盖了这两间瓦房,花了好几年功夫才把借的钱还了。但是给卫兵说亲却是一点积蓄没有了,卫兵怨耿三爷没用,耿三爷也是有苦说不出。
耿三爷经常做梦卫兵娶媳妇了,但是没有想到儿媳比梦里的还要漂亮,他觉得卫兵比他出息多了,能带回来这样漂亮的老婆。
耿三爷抽完烟,出来看看卫兵屋里的灯熄了,自己也关了灯。
第二天,耿三爷烧了稀饭,馏了馒头,从自己攒的准备卖了换钱的十几个鸡蛋里摸出五个,和辣椒一起炒了,好歹凑盘菜。卫兵和秀华也起来了,趁着秀华上厕所的空,卫兵到厨房找他爹。
“爹,吃过饭你去借点钱,找个日子把俺和秀华的婚事办了。”卫兵说。
“哦。”耿三爷答应了一声,就去摸口袋里的烟。“你打工的钱呢?”
“钱都花在她身上了,要是不花钱人家能跟俺来吗?你去借就是了!”卫兵说完,给秀华打了盆洗脸水端了出去。
早饭后,耿三爷就去借钱了。耿姓在村里是小姓,也就那么几户人家,耿家平时和村里人没有什么来往,亲戚也不大走动。耿三爷去转了一圈,也没有借到钱。他想到了刘继祖家,刘继祖读过私塾,有文化,早年在村里当过几年会计。刘家大儿子世刚在城里工作,经常给刘继祖寄钱。小儿子世耀高中毕业去当兵,复员回来在镇上派出所工作。刘继祖的两个闺女逢年过节会过来看看爹娘,刘家日子一直过得宽裕。
耿三爷一路上琢磨着怎么开口借钱,不知不觉走到了刘家院子。刘家房子都是红砖青瓦房。世耀一家住朝南的堂屋,两间偏房朝西,北边一间是刘继祖两口子住,南边一间是厨房,西边是院子围墙,围墙上粘了不少玻璃渣,南边两侧也是围墙,围墙的中间是两扇大铁门。刘家院子外面,门西边盖着猪圈和羊圈,养了一头猪和一只羊,门东边是一片菜地,里面种着当季的蔬菜。
刘继祖拿着铁锹正要去地里干活,刚出院子大门,被耿三爷喊住:“继祖哥,别忙着下地。”
刘继祖站住,循着声音望见是耿三,问道:“三儿,找俺啥事?”
耿三爷也不说话,拉着刘继祖往屋里走。见刘家人都不在,耿三爷说明了来意:“继祖哥,你侄子带了个媳妇回来,非要俺给他摆一场喜酒,俺来找你商量商量。”
“喜事啥时办?”刘继祖问。
“日子还没看好,现在正愁钱哩。”耿三爷说完叹了一口气,望着刘继祖。
刘继祖听出了他的来意,也不接他的话茬。
见刘继祖不吱声,耿三爷有些急了:“继祖哥,你得帮帮俺啊!”
“办多少桌?是办好点的还是一般的?”刘继祖问,
“也没有多少亲戚,摆几桌是个意思就行了,不要多好的。”耿三爷问。
“你家省了彩礼钱,不然的话,少说也要上万块!”刘继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反正是带来的,办不办喜事也一样过日子。”
“不行,孩子不同意,这是脸面啊,俺不要脸,孩子还要呢。”耿三爷抬高声音说,紧接着又压低声音说,“继祖哥,俺知道你有钱,你借给俺,俺一有钱就还你。”
刘继祖沉思了一下,问:“你想借多少?”
耿三爷忙说:“你能借俺多少?”
刘继祖反问:“你办酒席没算算要花多少钱?”
“还没。”耿三爷低着头说。
“你这光摆酒席?还要添家具吗?”刘继祖提醒道。
“是哩,她也没有嫁妆,多少要添一些吧?又要花钱。”耿三爷咕哝道。
“你回去问问,算算要花多少钱再说。”刘继祖道。
“两三千总够了吧?多了俺也没那个能力。继祖哥,俺盖房子时从你这借了钱,俺也还你了,这次也求你帮帮俺家,俺实在没有办法了。”耿三爷见刘继祖打退堂鼓,急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刘继祖听他说得可怜,长长的吁了一口气,说:“这样吧,三儿,俺手上也没多少钱,借你五百吧。”
“好,好!”耿三爷见刘继祖这么爽快地答应借钱,不知道说什么好,转念一想:五百不够啊!于是恳求道:“哥,你能多借俺点吗?一千行不行?”
刘继祖对耿三爷说:“俺手里没有这么多钱吧。”
刘继祖转身进了自己的屋子,从自己的枕头里取出一个手帕,手帕工工整整地包了好几层,他从里面数出十几张钞票,又把剩下的零钱用手绢工工整整地包起来,塞进自己的枕头里。刘继祖走了出去,把钱交给耿三爷说:“俺手里没有这么多钱,这些你先拿着,剩下的等明天晚上你过来拿吧。
耿三爷从刘家出来又去了其他人家,零零碎碎的又借了几百,眼看中午了,他揣着怀里的一千多块钱回到家。
卫兵和秀华赶集还没有回来,耿三爷蹲在家门口等他们。不一会儿,卫兵和秀华牵着自行车回来了,买了搪瓷盆、毛巾等日用品,还买了鱼和肉。耿三爷进屋把借到的钱交给卫兵,嘴里埋怨着:“买啥自行车啊?就会乱花钱,买点吃的不就行了?”
卫兵也不理会他爹,手指在嘴里沾了沾唾沫,开始数钱,数完问他爹:“怎么就这点钱?俺听刚结婚的小二子说,他光办酒席就花了四千多。”
耿三爷不服气地说:“你借去啊?俺豁出老脸给你借钱,你还嫌少?”他没有大声说,怕儿媳听到,又嘟囔了一句:“你去找你朋友借点不行吗?”
卫兵不耐烦地说:“朋友?人家都有老婆管着,谁敢借钱给俺?你再出去借点呗。”他听见秀华在外面喊他收拾鱼,就跑了出去。
一连几天,耿三爷都出去借钱,那些一直不大走动的亲戚一见他来就像躲瘟疫似的,听说他是借钱的,更是避之不及。没有借到钱,耿三爷一想到回家后儿子问他要钱,他就发懵。鬼使神差地,他走到了村长刘继礼家,村长刘继礼是他见到过的最大的官,虽然小他十几岁,但是他见到刘继礼却本能地害怕。
刘继礼家看门的狼狗见到耿三爷就“汪汪”叫个不停,刘继礼听见狗叫从屋里出来,见到是耿三爷招呼道:“三哥啊,有事吗?”
耿三爷害怕大狼狗,不敢进去,索性就在门口说了:“他叔,你侄子卫兵带了媳妇来,非要办喜事,俺家情况你是知道的……。”
刘继礼一听就明白耿三爷是来借钱的,他招呼耿三爷进屋说,耿三爷跟着他进了堂屋。
“哦,卫兵带媳妇来,俺听说了,那么好的姑娘可不能亏待人家,是要办场喜事。”刘继礼说,“钱的事不要着急,慢慢想办法。”
“俺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来找你的。”耿三爷低声说。
“你要多少啊?”刘继礼问。
“三千,等俺有钱就还你。”耿三爷说。
“三哥,三千块不是小数目啊!”刘继礼面露难色,他知道耿家的情况,别人就是有钱也不敢借给他,怕他还不起,他也知道耿家一家子是老实人,借钱不会赖帐的。
耿三爷觉得刘继礼不想借,站在那里不说话。两人僵了一会,刘继礼打破了沉默说:“你看这样行不?俺有个关系不错的朋友,他做生意手里有俩钱,不过他不白借钱给人家的,要利息。”
耿三爷问利息多少。刘继礼伸出一个手指说:“也不高,一分利,你要是愿借,俺帮你问问他。”
耿三爷一听有钱借,连说“好”。两人商定明天过来拿钱,耿三爷高兴地回了家。
卫兵用他爹借来的钱给秀华置办了几样嫁妆,请了亲戚朋友,婚礼办得热热闹闹的。这天,耿三爷第一次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样,自己的儿媳不比别人家的差,给耿家挣足了脸,他感激秀华,觉得耿家的好日子开始了。(如果您喜欢此文,请点赞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