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不是拒绝眼泪,而是哭过之后的更加笃定地前行!
小时候被欺负了,总会回家向妈妈哭鼻子。妈妈却说,真没用,就只知道哭。在我心里,哭成了没用的代名词,从那以后,我不管是受欺负了,亦或是难过了,我都憋在心里不哭,因为我觉得哭不仅是没用的表现,更是懦弱的表现,我要做个不让爸妈担心的坚强的孩子。
上初中开始住校,寝室的同学都想家哭了,班主任问我想家不,我说想,但是我是坚强的孩子不哭。直到初三那个冬天,妈妈说她要出去打工,我死活不同意。每次妈妈提起要去打工,我刷地一下就哭了。妈妈连忙安慰到,别哭了,妈开玩笑呢!于是才擦擦眼泪笑了笑。
有个周末回来却发现家里门锁着没人,我想妈妈一定是去地里干活了没回来,于是我坐在门口等啊,等啊,直到天慢慢黑了,妈妈还是没有回来,我开始慌了,难道妈妈这次没和我说一声就真走了吗?想到这又大哭了起来,妈妈真的不管我了,哭得累了在门口睡着了!过了一会妈妈回来了,原来是亲戚家帮忙去了。从那以后,只要妈妈说她要去打工,我眼泪不自觉就往下淌。
终于放寒假了,我终于可以回家守着妈妈,不再担心她哪天悄悄就溜了,一家人欢欢乐乐过完了年。记得是正月十一,累到无力的妈妈吐槽着在家种庄稼守着我和弟的各种心酸苦辣,说要出去打工算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那个下午妈就去约了村里面在外打工的阿姨,收拾东西第二天就走了。
我知道妈妈的辛苦和不容易,我更应该让妈妈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次我没有哭,只说了一句,妈,你出去吧。那天早上站在门口看着妈妈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忍住了没哭,我知道我应该学会坚强了。没过几天爸爸也打工去了,就剩下我和弟弟在家,我彻底成了留守儿童了。
后来爸妈好几年都没回来过年,我每次想爸妈了只能一个人偷偷在被子里流泪。高中时的闺蜜也是我同桌最是清楚,又一次语文老师念了一篇写妈妈的作文,我没忍住又哭成了泪人,怕同学看见趴在桌上装睡觉。从此我的泪点又回到了小时候。看到电视剧感人的画面我会偷偷流泪,看到小说感人情节我也不禁流泪,泪水再也不受我控制了。有时我就在想,难道我成了现实版的林黛玉,把以前憋在心里的泪通通流出来吗?
我很讨厌现在的自己,动不动就哭。实习的时候也是,要强得没管好班上纪律而哭,离别时更是哭得没了老师的样子。学生说,你是个好老师,记得以后要坚强一点,别哭了。我不是不坚强,只是很感动于学生们给我的支持与的爱,难过就要分别了。
后来看到刘同的书《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里说,现在还能流泪的人,是一种真性情的人,他不再害怕别人看到他流泪,因为他要尽情表达他的喜怒哀乐,表达他的情感。顿时有了很多共鸣。
是啊,坚强不拒绝眼泪,重要的是我们哭过之后仍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