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屋重要,生活本身也很重要,生活本身就有很多意义!
每天,餐饭需要有人煮、房间需要有人清洁、积雪的道路需要有人清扫……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是凭空而来,需要有人付出劳动。在这里,孩子们知道生活的环境需要我们自己来保持,从今天开始分工合作做值日。
待各组完工回来,引导员们问:“干活儿累吗?”“老师,一点都不累,很有意思!”在孩子们心中,好像这些都是新鲜的游戏,做的过程其乐无穷,而且,还商量出很多“窍门”!
爸妈们,孩子们在家做家务吗?喜欢吗?以后,多给他们一些做家务的机会吧,也多给他们一些肯定和鼓励吧!真的都是好孩子!
闪电今天的工作是休息,便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练习整理床铺和衣物,第一次集合时已穿好衣服和雪套,是这四天来看起来最不焦虑的一天。
一件事情只做一次,只是体验过,是非日常。如果天天做,就能把非日常变为日常,便是成长。
孩子们在生活中的成长变化是今晚引导员们交流最多的。在孩子们身上再次直观地看到和感受到:一个人,只有先把自己的吃喝拉撒睡处理好,才有精力和能力去做好其他事情。同样,如果自己在生活中能有条不紊,其他的事情也能做好!
朝夕相处了几天,彼此更加熟悉,要继续为团队成员间的合作练习添柴加火——建雪屋。
“团队合作”,每个小队的队规中都有,因为都多多少少的意识到生活、学习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但把几个人分在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吗?团队如何形成?如何引导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如何每个人为团队自愿的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价值?在这一方面,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是特别需要学习的,也是这个自然学校的老师们特别擅长的,也是我非常期待来这里学习的最重要原因。
我们建的雪屋,不是只负责美的,更要是结结实实的、真的能容纳我们小队所有人夜晚睡觉的地方。雪屋建成什么形状?建多大?选在什么位置?雪砖从哪来?门多宽?开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关乎到雪屋的安全与保暖。所以,建雪屋是一项很专业的事情。
“我们”的雪屋,要“我们”一起设计、一起建造。
小队里有男生有女生还有引导员,是建一个还是两个?根本原因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雪屋建多大?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需要精确测量和计算。
大家的身材高低胖瘦各不同,怎么排列?谁挨着谁?要既能睡的舒服又省空间。
门开向哪个方向?为什么?鞋子放哪里?走廊留在哪里……方方面面都要考量到。
所有人都希望我们的雪屋建的很好,你很认真地对待,我也很认真。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见,一定要说出来,也许可以让“我们的雪屋”变的更好!如果我没听明白,会请你再讲一次,或者请你帮忙画图、演示。
设计的方案在质疑和讨论中一遍遍计算和修改,直到每个人的意见都被听见和理解,直到每个人都认为这个雪屋确实是我们想要的。
每年的冬令营同样的内容,但实现的过程各不相同。雪屋重要,建设的过程更重要。
今天刚开始,明天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