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大削减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了生产端与市场需求端的紧密连接,并催生出一套新的商业模式:C2B2M模式,即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
C2B2M模式要求生产制造系统具备高度柔性化、个性化,以及快速响应市场等特性。这与传统 M2B2C商业模式下的标准化、大批量、刚性缓慢的生产模式完全不同。
1.传统制造业面临的困境
传统M2B2C模式下的生产制造与同时代的市场消费需求、分销渠道、大众营销等固有特点密不可分。其基本形态是:大规模生产+大众营销+大品牌+大零售。传统模式下的大批量、规模化、流程固定的流水线生产,追求的是同质商品的低成本。大量商品生产出来后怎么办?依靠的是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主要载体的大众营销的狂轰滥炸。在这种广告模式下,品牌是靠媒体塑造出来的,消费者是被灌输的、被教育的。
例如,1965年,宝洁只需在“新闻60分”节目中做三条插播广告,就可以触及美国80%以上的成年观众,完成对消费者的教育过程,为大零售做好铺垫。传统M2B2C模式下,生产与消费之间隔着重重的批发、分销、配送环节。而且生产商都通过设定折扣、运费政策鼓励分销商、零售商一次性大批量订货。信息传递缓慢而零散,生产商往往数月后才能从订单中看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厂家需要以“猜”(预测)的方式进行库存和生产。而信息的失真和滞后,导致猜测的准确率非常的低。管理学中有个名词称这个现象叫“牛鞭效应”。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用“啤酒游戏”详细介绍了这个现象。传统的M2B2C模式下也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畅销的商品往往缺货,滞销的商品却堆满货架和仓库,既错失销售机会,又积压资金。
2.互联网+ 倒逼制造业变革
基于电子商务的生产方式是需求拉动型的生产,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消费需求数据、信息得以迅捷地传达给生产者和品牌商。生产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组织物料采购、生产制造和物流配送,使得生产方式由大批量、标准化的推动式生产向市场需求拉动式生产转变。拉动式的生产并不一定要对市场需求进行精准的预测,关键是供应链的各方面更紧密的协同,以实现更加“柔性化”的管理。所谓“柔性化”是指供应链具有足够弹性,产能可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做出反应:“多款式的小批量”可以做,需要大批量翻单、补货也能快速做出来,而且无论大单、小单能做到品质统一可控,成本相差无几、及时交货。对于企业而言,柔性化供应链的最大收益在于把握销售机会的同时,又不至于造成库存风险。
3.互联网+制造业:工业4.0是未来的方向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工业4.0的关键词就是智能化、柔性和敏捷,包括敏捷供应链、智能化和柔性化生产体系、物流精准配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及设备全力保障。
4.SRM系统-敏捷供应链管理
为了实现敏捷供应链管理的目标,SRM系统必须达到以下目标:1、对供应商的柔性化能力(包括设计、生产能力等)进行管理;2、客户订单的快速传递,供应商产品的快速交付;3、供应商物流精准配送;4、供应商与主机厂信息快速交互及应急问题快速处理。
5.MES系统-智能化和柔性化生产体系
为了实现生产体系的智能化和柔性化,MES系统必须达到以下目标:1、生产设备智能化,并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有效联网;2、对生产计划进行排程管理,并根据需求进行快速插单;3、生产指令通过系统快速达到操作者(人、设备);4、结果快速反馈给相关方(人、系统、设备);
5、对现场例外情况进行一定的自适应应对。
6.WMS系统-物流精准配送
为了实现物流精准配送,WMS系统必须达到以下目标:1、物流仓储整体规划,根据物料属性划分仓储区域;2、根据生产需求和仓储情况,生成供应商送料计划,物料收料建议货位;3、根据生产计划生产供应商备料计划,备料出库建议货位;4、根据MES系统的排程生成分拣、排序、投料指示;5、满足顺位投料、看板卡投料、成套物流投料、计划投料等物流投料模式。
7.QM系统-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为了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QM系统必须到达以下目标:1、从PDM系统、WMS系统、MES系统、检测系统、售后系统等系统中分别提取产品研发质量、零部件质量、生产过程质量、产品检测数据、售后质量等数据,以便进行质量分析;2、根据全生命周期质量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对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和管理。
8.EAM系统-设备全力保障
为了实现设备的全力保障,EAM系统必须达到以下目标:1、对设备的预检维护进行管理,根据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控数据和设备要求,制定设备的维护计划;2、对设备的大修进行管理,避免不当(不到位或过度)维护;3、对设备备件进行管理,提高设备的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