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90后蒲城小伙孙佑人,得益于网络,能在第一时间读到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他写的小说《祭火》,感谢他对我的信任。
一月前,孙佑人在微信上跟我说,他的小说《祭火》即将出版,并要了我的通讯地址,说书出版时,给我寄一本,让我看后提点意见。当时我就问他,《祭火》的主题是什么?他埋了伏笔,只说等书到了,让我自己看。
一想到《祭火》书名有“祭”字,我就想书中所写的文字,一定和民俗文化祭祀有关。书在双节前那天收到,假期中,我先忙于几位亲朋好友家的红白事,余下时间,我家也是访客不断,五日晚得空,才拿起《祭火》,细细翻阅。
孙佑人这本小说《祭火》的切入点,是年前进入腊月时,在外打工的吕东明回到秦汉村,由此引出了《祭火》一书的许多人物吕东明、焦改革、秦富民、秦辛巳……。
刚开始看时,场景变化快,人物多,有点杂乱,我一时没明白笔者的着力点所指是什么,第一章快看完第四页时,焦改革说:“看你说的,啥事都能少了兄弟,独独闹社火这事不能少咱!这世上世事的酸甜苦辣、恩怨离愁、情爱痛恨那一样不在这社火里头。老先人置当下的不光光是一堆家当,那是世人的活法,那是教育世咋样活人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祭火》一书要表述的,是流传于民间的春节民俗艺术——社火。
作为年长作者孙佑人很多岁的我,欣慰在他这样的年纪,以常人都能触及到,而无人关注的目光,捕捉到“社火”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出现了继承人断章的问题,如何才能薪火相传民间社火这瑰丽的民间艺术,真的值得我们这些文艺工作者深思。
读文到最后,秦辛巳已死,思考未来,展望前景,这一民间非遗文化社火的繁衍,着实令人堪忧,好在文中提到,秦汉村次年元宵节社火表演训练时,有焦改革之女焦晓萍、吕东明儿媳刘佩妮等二十四位年轻人的加入,使秦汉村在秦汉镇的社火表演,圆满成功。
读完书,静心写评,我认为是自己和作者在隔空交流,或说探讨也可,无论我所言对错,都是我对作者给予他向自己所赠之书的信任的一份回赠。
作者孙佑人是90后,他所写小说《祭火》中,我个人觉得,很多场景,因其年轻,生活阅历不足,有些地方的描写,太过随意,不慎重,比如迁坟一段,从迁坟前对地亩的丈量、迁坟款的兑付、直至迁坟过程,均与本土实际情况不太相符。一是涉及迁坟启动工作。迁坟是个严肃的工作,镇政府工作人员又怎会说,“既然秦书记一心为民,我们待在村里也多有不便,不过必须要按照我们的口头意见办事,咋个让群众满意,秦书记你就多费心了!这迁坟的钱和费用嘛?镇上出一部分,其余的部分村上自筹,现在的事情就是这样处理哩!”我退休前,是某街道办财政所的一名会计人,三十年服务在基层,凑巧在本县城市环境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参与过所在乡镇的不少征地、拆迁、迁坟等项目工作,十数年负责本街道办的村级财务乡镇代管工作。
无论迁坟还是征地,工作开始前,县政府都会提前向村民发出公告,并在所要征地、拆迁、迁坟的村组进行公告张贴,真到实施时,县政府还会向所辖区域参与征地的管理单位发文,各个需要征地的单位,也会提前向镇、村财务部门划拨征地项目资金,机关干部协同村组干部共同入户做工作,以保正征地,拆迁,迁坟工作顺利实施。二是涉及迁坟过程,本土风俗文化,迁坟在民间,犹如给逝去的亲人过丧事,特别是集体征地迁坟,有唱大戏的习惯,而不是随随便便的“男人们女人们一窝蜂地拥挤到乱坟岗前,随后就有人泄露了这两台装载机是平整土地来的不是秘密的秘密,人群又哗啦一声迅速散开四去,各干各自的事情去了……驾驶室前不时浮动出残破零星的骨骸和腐朽的棺木。”
文中写关于社火表演的提议,秦汉镇领导有安排,可到演出的组织、资金、搭台、演出秩序的维护,从文中看都是秦汉村的书里秦富民在操控,我感觉这与上下级的管理模式有悖常理。
最后一章中,物像与季节的描述,出现偏差,“庭院里异常静谧,两只拳头大的燕子从房檐的木椽空隙一跃跳到香椿树的树枝上……”紧接着又写了“又在火炉上热着肥皂水正洗手脸……”燕子是候鸟,每年飞回本土的时间,大约是三月末到清明前。
创作艰辛,写作不易,作者很年轻,写了《祭火》,也已出版,值得祝贺。好话听的进,逆言也能听,才是作者今后成功之路的砝码。实话实说,文中还有太多差强人意的地方,人物场景铺垫稍显凌乱,人物性格的刻画缺乏张力,没有把社火艺术的精髓表现出来,把红火热闹的社火场面和人物立起来,本书可圈可赞的秀点,就是《祭火》这个题目,还有秦辛巳的突然逝去,让人深思不已。
小评《祭火》一书,有不到之处,还望作者及其他看过此书的读者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