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院辩协的,第一次接触辩论是因为参加班赛。
那时候彼此不熟悉,所以拿到辩题进行头脑风暴时,大家都很认真,认真的听认真的说,即便不苟同对方想法也不会当场指出反驳,所以大家由开始的拘谨羞涩逐渐变得畅所欲言,各种好的,坏的,天马行空的idea也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我们记录了整整一黑板的观点,然后大家进行下一轮的工作,哪些应该删掉,哪些可以更好,那些决定留下,我们一一讨论筛选。这样子开展头脑风暴的结果便是每个人对留下的观点都很熟悉和认同,因此,辩论时队友之间很少会自相矛盾或各自打各自的。
那次班赛,我第一次真正体验到众人所说的头脑风暴,我才明白原来团体之间思维的发散,碰撞,叠加,融合可以将一个小的辩题的广度和深度无限拓宽,可以将一个令人啼笑的idea美化到所有人都欣赏。我被震撼到了,我爱上了这种被尊重着毫无顾忌抒发自己想法的感觉,当然我也爱上了辩论。
所以,当打班赛的队友们埋怨辩论太忙放弃辩论时我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院辩协的面试,很幸运,我留下了。
我不是个自信的人,所以很少向别人吐露真实想法,我承认那种在头脑风暴中畅所欲言的感觉让我上了瘾,我无限怀念着那种感觉,所以一进辩协我就期待着打比赛,我等啊等啊,终于轮到我打比赛,可同样的我也等来了失望。
经历那么多场班赛,大家对辩论已经很熟悉了,早已养成了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所以,当别人提出想法时,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想法在辩论场上的可行性多大,对方会怎样反驳,进而将自己想到的可能全盘托出,不再是像以前那样顾忌着保持沉默。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太熟了,日常的相处让我们成了朋友,朋友之间说话是不用顾忌很多的,所以反驳时不会顾忌会不会给你带来尴尬或者是会不会消灭你再次开口的勇气,不只队友们这样,我也经常会情不自禁。所以我们的讨论总是陷入僵局,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却产不出有价值的东西。最后的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了自己的稿子上,不管别人怎样,甚至还一度出现临近比赛却有人连一辩稿的论点都不知道的尴尬情况。毫无疑问,我们输了,我心服口服。
我是个不怎么会在群里聊天的人,所以我总是看着辩协群里大家的热闹不发一言,渐渐的我开始有了好想法也不敢提,只敢写在自己的稿子里,我在辩协存在感越来越低,也越来越沉默。我其实很难过。
就在昨天,我在学校网课中听到了一段话:“正确的头脑风暴,应该将创意过程与决策过程分开,而不是在创意的过程中去想每一个创意的现实性,有效性,可行性,那是决策过程的事情。其次创作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是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是没有所谓的stupid idea的,这样,我们才会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不同想法的累加,甚至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调查统计发现在创作过程中不出现否定的情况下,一个绝妙的idea一般是在第12个出现,前面所有的idea都在为它的出现做土壤。”
我想我还是爱辩协爱辩论的,因为我明白了事情缘由后,第一想法是清明后的校赛,我一定要在头脑风暴的环节中尝试着引导大家,在别人说出我不苟同的意见时保持尊重;在有人想要反驳别人观点时,能够鼓起勇气说我们以后在讨论可行性,先把所有的想法说出来,还有没有别的观点呢;能够在别人否定我想法时,尝试着鼓起勇气继续将所有的想法说出来。我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会怎样,也自认不是个自信的人,不觉自己有什么能力,但我愿意为了辩论,去尝试着控制局面。我想我定是极爱辩论的。
此时我心情激荡的打下这篇文章,希望那些曾和我一样失望过的人能明白其中道理,并尝试着做出努力和改变。我真挚的希望,在以后的头脑风暴中,领导者能放平身份,参与者能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