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青年节,朋友圈一部分是被B站何冰老师的《后浪》演讲刷屏,同时也有一部分持反对态度认为是空洞的鸡血。而今晚,选择和女儿一起看林何凤老师推荐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又要发一通感慨,因为这个电影几年前自己就打开过,但是只看到几个孩子进入工厂就中止了。表象是自己觉得旺卡等剧中表演夸张,深层次原因则是自己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丧失了耐心。
剧中情节并不复杂,讲述的是5个抽中巧克力金色奖券的孩子,参观神秘的巧克力工厂的奇幻之旅。这5个孩子能抽中奖券不能说幸运,因为香肠店老板的儿子喜欢吃巧克力、天天吃巧克力;坚果店老板为了满足女儿获取奖券的欲求,让工人停工成箱的剥巧克力;紫罗兰女孩有一个事事争第一的想法,3个月能不停的嚼一块口香糖,从口香糖换吃巧克力不变的还是争第一的念头;智商超群的男孩,通过自己周密的推理分析,一买即中;而5个孩子中家庭最为拮据的查理,第一次购买巧克力是一年一次生日的机会,第二次购买巧克力是爷爷动用了自己的私房钱,要说幸运就是第三次好运的眷顾吧。所以,剧中查理说坚果女孩不是自己抽中奖券的,这不公平。这个世界很多事本就不公平,但是拥有不公平的起点,并不意味就能走到最后的终点。
5个孩子,反映了5种品行,或者说5种不同的欲念,贪婪、自私、自负、功利和爱。而5位家长传递的是家庭环境的影响,比如贪吃孩子的母亲,在随便吃的招呼中偷藏食物;紫罗兰女孩母亲极强的胜负欲,特别是在女孩变成蓝莓之后的鄙弃语态;坚果女孩父亲的无原则的溺爱;智商超群男孩父母与孩子的疏离;而查理则是在其乐融融、互相关爱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当其他孩子在各自欲念的主导下中止参观旅程,只有查理在爱的指引下走完了全程,还陪着旺卡完成了以前从未实现的“飞出去”!但走到最后的查理在“二选一”的选择中,选择了家人,因为这是爱的指引。当然最后的结局是,查理陪着旺卡治愈了其童年的创伤,而“二选一”之外是第三种可能,查理收获了一个巧克力工厂,旺卡在与过去和解的基础上收获了家庭。
看到这里,也可以理解这部影片是爱与孩子的成长的关系,所以也理解了林何凤老师推荐与孩子一起观影的原因。观影结束,问女儿她与电影中哪个小朋友像,女儿说有的时候她会像坚果女孩一样一定要某样东西,但是不会像她那样要很多;我问女儿如果她是查理,是选择巧克力工厂还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她回答当然是爸爸妈妈。其实,女儿现在还小,巧克力的诱惑和爸爸妈妈之间选择的难度还不大,在她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也希望能继续保持爱的本心。
影片结束,剧中有几个片段很温馨感人,简单罗列一下:
——查理第一次巧克力没抽中奖券,爷爷偷偷的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去让查理再去买巧克力;
——查理抽中金色奖券开心的跑回家,看到家里的贫困潦倒,想拿奖券去换钱,一向骂骂咧咧的外公对着查理说的那番话:大意就是钞票外面很多有的是,而参观巧克力工厂的机会却只这么一次,让查理不要考虑换钱的问题;
——查理拒绝“二选一”的问题后,一家人在爱的支持下,生活越来越好;
——旺卡在查理的陪同下,去和父亲和解,而旺卡父亲孤零零的房子似乎是在一直等待着旺卡回去,而在房子里查理看到了旺卡父亲其实一直在关注着旺卡,也是沉甸甸的父爱,只是一种不正确的打开方式,使得旺卡一生都在疗愈童年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