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加入007社群之后,我开启了一周写一篇文章的模式。我尝试写了很多类型的文章:比如《少填表,多实干》这样议论性质的文章,比如记录我个人经历的《回忆童年二三事儿》。可无论什么类型的文章,我都发现一些通病:没办法将自己的想法短时间准确描述出来;有些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语意累赘及缺失的现象比较突出。于是,我萌生出“看几本指导书,夯实写作基本技能”的想法。
趁着这个想法,我偶然间翻到简书一位大神写的文章,她在文中推荐了提高写作能力的6本书,其中一本便是《文心》(叶圣陶、夏丏尊著)。
这本书是叶圣陶和夏丏尊两位老先生合著的一部教授如何读写的书。这本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后,因深受广大中学师生喜爱,重印多次,畅销多年。陈望道先生曾感慨它“写得又深动,又周到,又都深入浅出”,进而喻言书里“罗列的都是极新鲜的极卫生的吃食”。
我目前已经阅读了此书前半部分,就前六章的内容简单谈谈我的收获。
1.了解部分文字的意义和用法
本书作者之一夏丏尊先生,其名字中的丏(mian)做“遮蔽”解释;又比如文中出现了“就近取譬”这个词,可以解释为:列举身边的例子;又比如文中出现了“奇崛”这一词,本意形容草木奇特挺拔,用在文章里便是夸赞文字新奇刚健的意思。以后在写文章时,可以根据情况合理使用这些词汇,为文章增添文采。
2.知与情与意
在《知与情与意》这一节当中,作者借国文教师王仰之先生之口道出了文章的三种分别,即“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所谓“知的文”指的是平时教授我们知识与技能的文章,比如我们学习接触的教科书,微信公众号里的干货文章;“情的文”与“意的文”是指引起读者情感共鸣,寄予作者意愿的文章,比如马丁•路德•金那篇人皆尽知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在我们写文章时,应当注意情意与知识是彼此关联的,情意若不经知识的驾驭,就会变成盲目的东西。这让我联想起过去风靡一时的“鸡汤文”。“鸡汤文”打着“让心灵茁壮成长”的旗号,贩卖给普罗大众“安贫乐道”、“努力一定会成功”之类的廉价价值观。实际上,这类文章欠缺基本逻辑,经不起推敲。这类文章就是没做到“情意与知识关联”的典型案例。
3.读书原则及写作态度
全书第五章有一句话这么说:“课外读书,原是好事。但乱读是不但无益而且有害的……故读书非力求经济不可”。我对这段话的解释是:我们读书不能盲目,得了解自己兴趣和需求,分清楚这一阶段阅读刚需,预估读某本书给自己带来的认知改变,并平衡好读书与生活的关系。这是我们读书之前必做的功课,是挑选书籍、节约时间效率的首要之事。
其次,我非常认同作者在书中表达的观点:“作文”并非无中生有的文字把戏,“作文”不是生活中的点缀。我们写作,原本就是为了记录生活,是为了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是为了消解心中的愁苦。写作应当同吃饭、说话那样,是生活中缺少不了的事情。这个观点也佐证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想法:写作不应该被应付,不应当当成一件苦差事,写作其实是一件有趣的、很爽的事情。如果我们在潜意识层面里抗拒写作,把写作当作一项任务,即使给自身定了宏伟目标,最后实施下来很可能事倍功半。这是我们写作者必须注意的事情!
最后,我想借王仰之先生的一句话语结束本文:“(写)作成了最好自己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当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这个习惯必须养成,做无论什么事情能够这样认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
欢迎各位点赞打赏,金额不限,都是真爱!